中原文化研究 中原文化崛起深度解析( 三 )


文章插图
浙江良渚文化遗址(2011年3月9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徐昱摄
良渚古城遗址 , 其规模之大 , 在很长一段时间 , 后无来者;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 , 在世界同时期的水利系统中 , 规模也处于首位 。 “能组织这么大的工程量 , 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王权 , 王权是由发达的农业和贡赋系统支撑的 , 当时已经出现了犁耕 , 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 。 ”
良渚古城的高等级建筑居于古城北部正中的高台上 , 用防御设施与周围区别开来 。 这一规制一直被我国多个古代都城运用 。 良渚人以玉为贵 , 应是后世周礼中“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源头 。 良渚文化的分布区不但环绕太湖 , 而且跨越长江 , 直抵江北 。 各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些玉器上 , 都有神人兽面纹的“神徽” 。 而另外一种“鸟立高台”的纹样 , 也出现在不同地区出土的器物上 , 甚至在国外许多博物馆的藏品上都能发现 。
“当时的良渚已经进入到区域文明了 。 ”王巍说 , 当时良渚已经出现了贫富发达的社会结构 , 手工业高度专业化 , 权贵垄断了高端的手工业技术和玉石等稀有资源 , 还能调动大量人力建设公共工程和大型宫殿 , 说明形成了以王为中心的社会控制网络 , 加之高度一致的宗教信仰 , 无不折射出一个原始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 。
中原的崛起
有这样一种说法 , 良渚文明兴盛时 , 中原相对沉寂 。 王巍说 , 在同一时期的中原大型遗址 , 贫富分化非常小 , 这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 “有人认为 , 当时的中原地区首领不贪财 , 不聚敛财富 , 也有人说 , 当时的中原首领舍不得把财富埋到坟墓里 , 而是在平时使用 。 ”
而到了距今4300年左右 , 中原逐渐崛起了 。 这一时期的多个遗址证明 , 当时的中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和冶金术 , 战争成为常态 。 中原先民创造出了一整套礼仪制度 , 形成了后来的夏商周王朝一大核心特点 。 像陶寺、石峁、二里头等大型遗址都提供了丰富的佐证 。
“中原礼器在周围地区分布非常广泛 , 应该是当时夏王朝向四周施加了辐射 。 这些器物不是武器 , 也不是日用品 , 而是包含着一定思想信仰的礼仪用品 , 很可能是因为中原的礼仪制度强烈影响了周围地区 , 这些地方以拥有中原王朝的器物为荣为贵 , 最终就如百川归海 , 汇集到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格局中 。 ”
“最近在河南发现了距今5300年左右的双槐树遗址 , 被李伯谦先生命名为‘河洛古国’ 。 此前 , 当地也是在我们建议下 , 加大了文明探源力度 。 ”王巍分析说 , 中原的大型遗址有自西向东转移的趋势 , 距今6000-5500年前 , 遗址集中在河南西部 , 到距今5500-5000年前 , 遗址集中到了中部的郑州周围 。

中原文化研究 中原文化崛起深度解析

文章插图
这是2019年8月27日拍摄的双槐树遗址(无人机照片)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安 摄
“双槐树遗址与距今6000年左右的遗址相比有明显的进步 , 出现了三重环壕和高等级建筑 , 但是也存在一个情况 , 就是墓葬中的等级不明显 , 而遗址中体现的差别很悬殊 , 也许就是首领不贪财或者不厚葬的原因 。 他们可能是靠威信得到拥戴的 。 ”
多学科的力量
之所以中原能够崛起 , 专家认为还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距今8000-6000年前 , 地球出现了大暖期 , 导致农业发展、人口增加 , 为社会分化奠定基础 。 良渚在当时就把大量的湿地开发成了稻田 , 而到了4300年以后 , 良渚当地的地下水位上涨 , 许多稻田重新沦为湿地 , 支撑不了那么庞大的社会存在 , 中原则有多品种作物的种植制度 , 也有多样的地形条件 , 可以持续崛起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