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30岁就皮肤衰老?防晒功课要做足( 二 )


毕竟并不是拿起防晒霜就能涂个遍 , 关于产品的安全性和潜在隐患要了解清楚 , 例如成分会否致过敏 , 是否会破坏荷尔蒙平衡等 。

  • 关于防晒标识
既然知道了元凶是谁 , 对症下药准没错 。 一般防晒霜瓶子上都会列出有关数据 , 以及针对不同环境的类型 , 其中最基本的判断方法就是防晒标志 。
因应防晒霜阻断或吸收的紫外线侧重点不同 , 也对应分为了防 UVA 和防 UVB 的标识 。
针对 UVA, 主要有三种权威标志 , 日本标准是 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 , 防晒能力按PA+、PA++、PA+++、PA++++ 依序递增 。

欧洲地区会用 UVA + 星星数表示防晒系数(星星越多防晒系数越高);
而美国则用“Broad Spectrum”或者 “Extra UVA Protection”作为标识 。

至于 防 UVB 的则统一采用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数值来表示防晒系数 , 大多数人都是偏向于选用这种防 UVB 的防晒霜 。

UVB 紫外线对皮肤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出现晒红的现象 , 而在日晒下皮肤表层出现这些红斑所需要用到的最短时间就是基础因数 。

*皮肤晒红的最短时间 x SPF系数=遮断时间
例如我的皮肤是暴露在紫外线下10分钟就能晒红 , 如果涂抹了 SPF30 的防晒霜后 , 原来10分钟皮肤就会被晒红的 , 涂抹之后就会将时限延长至10(分钟)x30(SPF系数)=300分钟才会出现红斑 , 同理用 SFP50 的话就是延长500分钟 。

当然 ,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广谱防晒霜(瓶子上会同时有两种标识) , 可以同时隔断 UVA 和 UVB 两种紫外线的侵袭 , 但大家需要留意成分是否有损害人体的因子 。

  • 关于防晒原理
虽然防晒霜好像看上去质地都一个样 , 最终保护皮肤的原理其实都不尽相同 。 根据成分隔绝紫外线的机制 , 主要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 。

物理防晒—— 物理防晒的机制是会将紫外线反射、散射 , 起阻隔作用 。 普遍的物理防晒霜涂抹后会在皮肤表面产生泛白 , 这是由于成分的质地比较厚实 , 不太容易涂抹开来 。
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锌颗粒 , 现在很多人担心物理防晒中的氧化锌(特别是新型的纳米氧化锌)会有渗入人体的风险 , 但今年二月哈佛医学院就发布了一份最新研究 , 表明它不会渗透到皮肤真皮层 , 也不会导致皮肤细胞中毒 , 相信也让大家放下心头大石 。

物理防晒对紫外线的隔断范围很广 。 毕竟没有产生反应 , 相对温和、无毒性 , 不容易被皮肤吸收 , 肌肤敏感、过敏原较多或者皮肤病患者最好选用物理防晒 。
化学防晒:化学防晒机制是其成分会吸收直射的紫外线 , 再以无害的反应将能量释放到外界 。
化学防晒的防晒霜相对质地轻柔 , 与普通的护肤乳霜相近 , 基本上不会产生明显泛白 。
但是化学防晒的效用不算太大 , 其中的成分容易被皮肤吸收 , 因此引起过敏的几率会更大 , 适合油性或者混油皮肤 。 像含有二苯酮-3的不建议使用 , 有研究表明会产生光过敏 , 甚至诱发皮肤癌 。
需要注意的是 , 在选择防晒霜时 , 并不是防晒系数越高就越好 , 具体要看当天的紫外线指数和个人肤质 。

针对这一点 , 像许多国家都设置了SPF的最高值 , 像日本最高可以达到200 , 这就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商家刻意吹捧防晒系数来吸引消费者 。

一般来说 , 日常通勤的环境能选择遮阴的地方不少 , 选择 SPF15、PA++ 就足够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