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的“两难”:银鱼进入10年繁殖期,放流鲢鳙“一举三得”?( 二 )




毛鱼数量过多并不是好事 , 这意味着银鱼的生存资源会受到挤占 , 数量和产量难免会被压制 。

第二个瓶颈则是加工能力不足 , 深加工举步维艰 。 据统计 , 在2008~2019年 , 巢湖银鱼每年可创造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 例如在2012年 , 巢湖水域捕捞银鱼562吨 , 产值达到了1534万元 。
巢湖银鱼有两种处理方式 , 第一种是直接将新鲜的银鱼卖给收购商 , 第二种则是简单晒干 , 以初加工的方式流向全国市场 。 但在巢湖周边 , 很多加工厂每年只能加工1~2吨银鱼 , 加工能力较强的也只有6吨左右 , 对于四五百吨的银鱼产量来说 , 加工能力显得捉襟见肘 。

加工跟不上 , 优质的银鱼就无法远销 , 不利于建成全国性的品牌 , 这也使得巢湖银鱼的知名度稍逊一筹 。 目前的银鱼市场 , 太湖银鱼稳居榜首 , 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 近年来 , 鄱阳湖银鱼、洞庭湖银鱼又异军突起 , 巢湖银鱼逐渐因竞争力不足而趋于没落 。

事实上 , 在上世纪80年代 , 巢湖银鱼就面临着市场问题:出口的银鱼只能挂靠“太湖牌”银鱼的商标 。 到了90年代 , 巢湖周边的加工厂曾打出“银龙牌”银鱼的品牌 , 不巧的是 , 2003年加工厂解体 , 新品牌不幸夭折 。 从此 , 巢湖银鱼就再未出现过独立的品牌 。

近年来 , 巢湖银鱼的产量逐渐提高 , 潜在开发价值巨大 , 但品牌建设始终是一个难题 。 据调查 , 在安徽省多地的超市中也很难买到巢湖的银鱼 , 在售的银鱼干、银鱼酱基本都源自于太湖、鄱阳湖以及洞庭湖的银鱼 。

十年禁渔带来新机遇
从2020年开始 , 巢湖进入全面禁渔期 , 比长江干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提前一年实施 。
十年禁渔不仅能有效恢复生物资源 , 使鱼变多、变大 , 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鱼种结构 。 有专家指出 , 巢湖鱼类的特点是小杂鱼(毛鱼)过多、食肉鱼太少 , 有必要加大肉食性鱼类的放流力度 , 以期重塑群落结构和水生生态 。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看 , 小规格的毛鱼刚好是大鱼的食物来源 , 通过大鱼吃小鱼 , 就能有效延长食物链 , 完善营养结构 , 鱼群的年龄组成也将更加合理 。 在禁捕期间 , 顶级的食肉鱼可以尽情生长、繁殖 , 翘嘴鲌、鳜鱼、黑鱼等凶猛鱼种不断增多 , “失控”的毛鱼就有望受到反制 。

当然 , 重点的放流对象还是鲢鱼和鳙鱼 , 用鲢鳙来替代毛鱼的生态位可谓“一举三得” 。
首先 , 污染更小 。 毛鱼生活周期短 , 寿命只有一年 , 繁殖结束后成鱼死亡 , 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污染 。 而鲢鳙的寿命可达数十年 , 且经济价值更大 , 通过禁渔和放流相互配合 , 鲢鳙就有望逐步取代毛鱼的生态位 , 成为湖区的新晋“一哥” 。

其次 , 鲢鳙可辅助改善巢湖的“营养病” 。 在80年代 , 巢湖就率先实施了季节性封湖制度 , 但季节性封湖有其弊端 , 很多幼鱼还没来得及长大就被捕捞殆尽 , 鲢鳙对巢湖水体的净化作用也显现不出来 。 十年禁渔大有不同 , 可确保鲢鳙充分休养生息 , 繁殖2~3代 , 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最后 , 鲢鳙登上主场后 , 银鱼的数量有望增多 。 鲢鳙是毛鱼的竞争者 , 翘嘴鲌等食肉鱼是毛鱼的捕食者 , 这两大阵营都能对毛鱼构成约束 。 而作为毛鱼的对手 , 银鱼从中获得的生存空间、食物资源也将更多 , 这种结构性的优化大有裨益 。

自然繁殖10年 , 巢湖银鱼会不会泛滥?
可以确定的是 , 受捕食者、竞争者的制约 , 巢湖中的银鱼在禁渔期间并不会泛滥 。 更何况 , 银鱼的寿命只有一年 , 亲体繁殖后就会死亡 , 因此种群数量不具有年际累积效应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