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舞 , 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 , 藏语意为圆圈歌舞 , 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 , 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 , 四川阿坝、甘孜 , 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
舞蹈时 , 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 , 有一人领头 , 分男女一问一答 , 反复对唱 , 无乐器伴奏 。 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 , 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 , 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 , 队形按顺时针行进 , 圆圈有大有小 , 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藏族舞蹈基本动作七步】
文章插图
锅庄舞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舞”、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舞”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舞”等几种 , 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 。 本文中的配图也是我在西藏工作中偶然遇上一次家庭聚会拍摄的 , 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 , 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 , 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 , 队形按顺时针行进 , 圆圈有大有小 , 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 分农区锅庄舞和牧区锅庄舞两种 。 农区锅庄舞流行于藏东昌都地区,牧区锅庄舞(即牧民舞)流传在当雄、黑河和索县等广大牧区 。
文章插图
锅庄舞有古旧锅庄舞和新锅庄舞之分 , 古旧锅庄舞带有祭祀性质 , 宗教界和老人大都比较喜欢此调 , 歌词内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较古老 , 如《莲花生大师的诞生》、《建立桑耶寺》、《金碧辉煌的寺院》、《银光闪烁的王宫》、《福气财运降此地》、《丰收啊丰收》等 , 跳这种舞时 , 只能唱专用歌词 , 不能改动 , 舞蹈一般都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 。 新锅庄舞的歌词内容、舞姿都比较灵活 , 多反映生产劳动 , 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经商贸易活动 , 如《北方大草原》、《白瓷碗里聚三色》、《在金坝子的上方》等 , 新锅庄舞是青年人喜爱的歌舞 。
文章插图
锅庄舞的舞步分为“郭卓”(走舞)和“枯卓”(转舞)两大类 。 “郭卓”的步伐是单相的朝左起步 , 左右两脚共举七步为一节 , 回起动 , 由慢转快 , 步数不变 , 舞步比较简单 , 参跳人易学 , 故人数甚众 。 “枯卓”的舞姿多样 , 种类较多 , 常跳的有二步半舞、六步舞、八步舞、六步舞加拍、八步舞加拍、猴子舞等 。
文章插图
藏族锅庄舞向我们艺术地展现了原始先民的生活或状态 , 因此它是古代藏族原生态的舞蹈形式 。 锅庄舞者几乎总是要彼此接触的 , 他们跨同样的步伐 , 做同样的动作 。 由于舞蹈动作的协调性 , 使舞蹈者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 他们或手拉手 , 或双手按在别人的肩膀上或臀部 。 人们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彼此联系 , 使自己得到社会承认 , 从而强化自己的群体性和归属感 。
文章插图
关于锅庄舞的起源 , 并无确切的史书记载 , 但从锅庄舞的表演形式和动作构成的舞蹈语言来剖析 , 可以确认这是一种原始的舞蹈形式 。 这在青海湟水一带出土的大通县土家孙寨古墓彩陶盆原始舞蹈图上也可以得到印证 。 这只彩陶盆据“测定其真实年代约为五千至五千八百年前 。 锅庄舞可能是在原始时期图腾信仰、巫舞(模仿部落图腾动作的巫舞)、祭祀盟誓仪式舞蹈等综合性因素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克钦族-克钦族舞蹈
-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 饮食减肥 杜绝脂肪的4项基本原则
- 什的笔顺?
- :语言教学文化环境差别语言教育的基本特性分析
- 为什么女生不回复微信?基本都是这5个原因
- 微信和女生聊天案例:身材超好的舞蹈老师,在我脸上种下了草
- 医源于易是指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思维方式源于“易”
- 罗李华风水堂:关联人物??父基本信息
- 考飞行员需要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