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资料-回族小资料

回族是中国最年轻的民族,形成于明朝中叶嘉靖年间 。 自从回族形成以来,甘肃省的回族人口一直居全国首位,直到上世80年代被宁夏超过 。
7世纪初,伊斯兰教创立后,通过武力征服,使阿垃伯半岛、波斯(伊朗)和中亚迅速伊斯兰化 。 唐宋时期,大量阿拉伯和波斯人通过海路来中国经商,有些人长期居留中国,主要居留地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的人口达数千人,但这些人部分死于战乱,部分融入汉族,对回族的形成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
回族形成之初主要有3大来源:一是来自中亚的蒙古军队战俘,二是元朝时来中国经商和谋生的中亚人和波斯人,三是汉族人 。
13世纪初,成吉思汗大军像狂飚一样席卷中亚,为了补充兵源,大量当地工匠和战俘被编入蒙古军队 。 战后这些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工匠和战俘随蒙古大军回到蒙古草原,部分作了蒙古人的奴隶,大部被编入“探马赤军”,参加了忽必烈征服中原的战争 。 硝烟散尽之后,“探马赤军”就地驻扎,变为守卫部队 。 具体人数史无记载,但估计包括家眷有数万之众 。
13世纪中叶,忽必烈建立元朝、旭烈兀征服波斯后,中西陆路交通大开,大量波斯和中亚商人和使团来到中国 。 由于色目人在元朝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仅次于蒙古人,享有一定特权,使很多人长期居留中原,并吸引大量伊斯兰教徒前来和居留中原各地,有些人还成为蒙元的官吏,遂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 。 《元史》记载,公元1263年,仅居住在中都路(元大都及其周边)的中亚和波斯人就达2953户 。
由于穆斯林在元朝的强势地位和享有特权等各种原因,使很多汉族人开始信仰伊斯兰教 。 同时,元时迁居中原的穆斯林士兵和商人等移民婚娶当地汉族女子,使中原穆斯林中融入了大量汉族血统 。 因此民间有“十回九汉”的说法 。
虽然元朝时穆斯林人口众多,但没有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 。 一个民族的形成,至少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心理素质 。 就回族的形成而言,即汉语和伊斯兰教 。
元代移居中国的阿拉伯人数量很少,主要是中亚人和波斯人 。 这些移民虽然信仰伊斯兰教,但民族成份十分复杂,语言各不相同 。 在元朝时,各色人还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没有形成统一的语言 。 到明朝初年,经过几代人近百年与汉族人的交融,汉语逐步成为通用语言 。 如果不是伊斯兰教,这些中亚人和波斯人会像历史上的匈奴人、突厥人、鲜卑人、契丹人一样,无声无息地融入汉族 。 因此,汉语的普及和共同的宗教信仰是回族形成的两大决定性因素 。
元末战乱,华东、华北和湖广地区60%以上人口灭失,由于伊斯兰教徒大部聚集中国西北地区,远离战乱中心,人口灭失较少 。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穆斯林采取宽容态度,曾下诏:“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 为促进色目人汉化,于洪武五年(1372年)下诏:“蒙古色目人现居中国,许与中国人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 。 ”由于伊斯兰教固有的排他性和封闭性,汉人嫁娶穆斯林后便成为穆斯林,穆斯林的后代天然是穆斯林,致使穆斯林人口迅速增长 。 中国(除新疆)的穆斯林由元朝末年的约十几万人增长为明嘉靖年间的近百万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的河西、临夏、平凉,宁夏的固原,陕西的关中 。
汉化的中亚、波斯和蒙古族穆斯林入乡随俗,从第三代开始逐步改用汉姓 。 由于穆罕默德当时翻译为马罕默德或马合麻,大批穆斯林包括汉族穆斯林怀着对先知的无限崇拜,改姓为“马”,这是“十个回回九个马”的原因 。 另外,中亚和波斯的穆斯林还改姓为纳、喇、丁、哈、白、海、沙、米等;蒙古族的穆斯林改姓为铁、脱、朵、达、妥、火等;党姓为党项族穆斯林;完、颜为女真族穆斯林;孔、周、刘、王、张、陈、李等为汉族穆斯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