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几月几号-1963年立春是几月几号

在菏泽城区 , 有一位摄影爱好者 , 他用相机记录了菏泽24节气 , 还获得了大奖
牡丹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敏静 实习生 戴 娆

今天早上5点28分25秒立春 , 可是 , 您知道菏泽的立春是什么样子的吗?在菏泽城区 , 有一位摄影爱好者 , 他用相机记录了菏泽24节气 。 他的作品《鲁西南二十四节气》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0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 “记录奖” 。

立春是几月几号-1963年立春是几月几号

文章插图


立春是几月几号-1963年立春是几月几号

文章插图

从小的生活环境为他拍摄二十四节气奠定了基础

立春是几月几号-1963年立春是几月几号

文章插图


立春是几月几号-1963年立春是几月几号

文章插图


立春是几月几号-1963年立春是几月几号

文章插图

1963年 , 王英出生于菏泽单县的一个小村庄 ,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农民 , 很小的时候 , 他就经常听父母说一些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 , 而他真正认知二十四节气是从“芒种”开始 。 “忙不忙 , 打两场 。 ”王英从小听着这句谚语长大 。 但是 , 小时候的他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 上了大学后 , 每年他都会从学校赶回单县老家帮助父母割麦子 , 正是这种生活体验 , 让他对这句谚语理解的更加透彻 。 “芒种的‘芒’就是麦粒上长出了尖尖的芒刺 , 表示麦粒接近饱满 , 麦子熟了 , 该割麦了 。 ”久而久之 , 这句谚语就牢牢刻在了他的脑海 。
在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 , 王英就进入了菏泽市农业局工作 , 这份工作得以让王英一直与农民打交道 , 多年来 , 他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 , 更是对菏泽的二十四节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一套节气的照片需要拍摄数年
1987年 , 参加工作后 , 王英接触到了摄影 , 也被这种艺术深深地吸引 ,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 , 他并没有机会购买相机 。 “那时候都是借别人的胶卷相机 , 借来后还舍不得拍 。 ”王英笑了 , 借别人相机拍摄的照片对他来说弥足珍贵也意义非凡 。 城市变迁、农业生产、乡村肖像成为了他拍摄的重点 。
随着电子产品的逐渐推广和兴起 , 2006年 , 王英终于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卡片机 。 2007年 , 他也拍摄了菏泽的第一个节气——“小满” 。 “那是我和妻子骑着自行车到郊区的麦田里拍摄的 。 ”虽然已经过去了十余年 , 但第一次拍摄菏泽节气时的情景王英仍记忆犹新 。
有了属于自己的相机 , 王英拍摄起来更起劲了 , 田间地头、乡间小路、村头巷尾、公园绿地到处可见王英的身影 。 2009年 , 他也有了系统拍摄菏泽二十四节气的想法 。 每次拍摄 , 他都要利用工作之余 , 早起晚归 , 将策划好的场景一一拍摄 , 说起来容易拍起来难 。 有些场景要到农村、要到农场 , 有些场景目前已经很少见到 , 要分很多次才能拍摄完成 。 王英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 一套二十四节气的拍摄需要一两年 , 甚至三四年 。
作品荣获大奖 , 更坚定了他继续拍摄的信念
2010年 , 网络论坛悄然兴起 , 王英加入了一些摄影论坛 , 偶尔 , 他也会将自己拍摄的二十四节气的照片传到论坛上与大家分享 。 翻看王英的摄影作品 , 牡丹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发现 , 从他的鲁西南地区二十四节气影像资料中 , 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细节和知识 , 还让人们闻到了浓浓的农耕气息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