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对中国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春节到来之际

春节,古称元旦、元日、元正、过年,是一个以辞旧迎新为主题的传统节日 。“春节”作为正式名称出现较晚 。1913年,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率先在官方文件中用这个概念代替了农历新年,并逐渐流行起来 。最晚在汉代已经出现过春节的习俗 。东汉崔玉《四民月令》记载,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礼敬妻儿,洁白祭祖” 。拜完祖先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用胡椒酒敬酒给长辈,初步形成了祭祖拜年的习俗 。从此,春节与中国孩子共度了2000多年,一路迈入了21世纪 。
一百年前,如果有人说春节会没落,春节要“保护”,那肯定是被人嘲笑了;一百年后,当学者们开始呼吁“保护春节”时,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有亲人 。如今,“过年”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似乎有理由为春节的未来担忧 。我们会失去中国新年吗?春节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传统节日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新丑临近春节,讨论这些问题并非没有道理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正如它所代表的文化传统一样,亟待转型 。
春节习俗形成的原因
(一)黄河流域农耕文明自然演化的结果
黄河文明是农业文明 。农耕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种植代替渔猎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水和土壤,掌握耕作季节已成为刚需 。《史记·尧典》记载,尧即位时,“令羲和,仰天历,日月星辰,礼敬百姓” 。如果说《尚书》记载的真实性还有争议的话,近年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古天文台的发现,证明《尚书》中的记载绝非空穴来风 。姚时代,黄河文明仍处于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力极为落后 。那个时候,人们其实还有“闲”来观察天象,目的自然是掌握农时 。只有制定农历,掌握农时,粮食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人类才能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 。
传统历法的出现,为春节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春节之所以是年头,与太阳运行规律有关 。此时,太阳正重返北回归线,黄河流域天气转暖,日照时间变长,庄稼准备播种 。根据日影变化规律,冬至最适合年初,但当日影最长时,黄河流域依然寒冷,农业生产不能执行 。这就是为什么古人最终将一年的开始定在春天 。年之计在于春”,年初的设定完全符合黄河流域农业生产规律 。
(二)统一状态形式的必然要求
秦汉以来,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由分裂走向统一 。统一国家的出现对春节的形成至关重要 。统一的国家实现了两个统一:一个是空间统一,“天下之下,是王者之地” 。二是时间的统一 。地无南北之分,人不分种族 。它们生活在同一时间系统下,形成同步状态 。同步生存对春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相距5000多公里,横跨四五个气候带 。黄河流域春风拂面,长白山白雪皑皑,南方海南岛烈日炎炎 。如此巨大的差异并不妨碍中国人同时过春节 。
(三)中国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生活节奏
人类是具有自主意识的高级动物 。人们需要劳作和休息,休息和娱乐的需要为春节习俗的创造提供了动力 。春秋战国时期,子贡看到百姓在春节期间行为不端,十分不解 。他问孔子:“一个国家的每个人都像疯子一样,给予不知名的人是一种乐趣 。”孔子答道:“百日辛劳,一日之乐 。一日蓝宝石,非儿知 。张而不松,文武不能,松不松,文武不能,一宽松,文武之道也 。”
孔子的意思是人类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可以用“张”和“放松”来概括 。劳动是“张”,休闲是“放松” 。“张”与“松”相结合,才是生存之道 。孔子的这番话,揭开了春节习俗之谜 。
总之,过年的习俗不是古圣的发明,也不是帝王的心血来潮 。它是中华文明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是亿万人民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生活节奏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