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对中国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春节到来之际( 三 )


(二)春节习俗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西方学者早就发现,中国人虽然也有宗教生活,但不受某种宗教教义的约束 。儒、释、道三教混杂,既不排斥,也不冲突,没有违和感 。其原因在于,宗教信仰是中国人心中的工具理性,而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价值理性基础的是深厚的民俗文化土壤,日本学者渡边义雄称之为“民间宗教” 。春节习俗是中国民间宗教 。春节期间的节日活动围绕着一系列祭祀活动展开 。人们祭天、祭地、祭祖,祭祀灶主,接财神,行拜火神,迎接天官 。他们很忙 。春节因此神圣而充满仪式感 。中国人不需要像西方人那样定期去教堂 。因为中国人的神圣空间不在别人家的院子里,而是在自己的家里,一年一度的春节给中国人带来了心理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升华 。
(三)春节习俗帮助中国人实现阶段性社会动员
春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物质供给到人口流动,从生产到生活,再到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涉及领域广泛,工作量大 。在任何一个国家,足以压倒其公共服务体系 。只有在中国,一切都井然有序,仿佛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可以将所有准备工作自动化和编程 。不用说,一年一度的春节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春游”、拥挤的商场和景点、低质高价的年夜饭和永远无法满足的“春晚” 但总的来说东北春节的民俗文化,这种周期性的社会动员利大于弊 。它使国家和民族始终保持适当的紧张局势,增强随时应对危机和挑战的能力 。
(四)春节习俗拉动消费拉动内需
春节是全国消费旺季,连“杨白老”都要给女儿买一条红发带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喜欢拯救的人 。高储蓄率的反面是他们不愿意消费 。在外向型经济时代,高储蓄率不仅不是问题,更是美德 。一旦经济转向内循环,如何刺激消费成为经济学家头疼的问题 。春节是刺激消费的契机 。人们为了提高节日期间的生活质量,不惜花费大量金钱,形成了消费高峰 。改革开放以来,除了物质消费逐年增加外,人们在节日期间对精神消费的投入也不断增加,这对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
春节之所以长寿,不完全是文化惯性,而是因为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还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春节意义非凡 。
春节习俗应该如何改造
春节习俗之所以受到挑战,是因为民间文化的停滞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脱节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实现节日习俗本身的转变 。总的来说,这种转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传统民俗节日向民族节日文化体系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春节文化建设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每年春节,国家领导人都会发表新年贺词,政府组织春节集体祭祀、联欢会、联欢会等,企事业单位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起到了活跃群众节日生活的作用 。广大人民群众 。值得注意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前40年,似乎没有“年味”褪色的问题,也没有人担心春节会消失 。所谓“年味”的减弱,主要发生在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后 。随着中国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年味”减弱的问题开始流行 。原因是经济转型后,原本由国家和单位承担的文化功能开始推向市场,但市场无法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问题是,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只是简单地将春节视为一种文化传统,而不是一种文化资源 。尽管这一传统得以延续,但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就群众春节的扎实基础而言,只要开发利用好,就会事半功倍 。这比花大力气打造一个新的节日更容易获得公众的支持和认可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