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 五月初五里的“五月节”全媒体记者赵映( 三 )


【上下文链接】
“潮”味端午合集
汕头“母亲宫”饺子球 民俗活动在中国很少见 。揭阳西门凤州队开创了全省先河 。潮汕地区的端午饮食风俗各具特色潮汕民俗文化扛旗 , 各具特色潮汕民俗文化扛旗 , 令人大开眼界 。
百年“老马工”宗丘
端午吃粽子是民族风俗 。作为节气食品的粽子(潮汕人又称“粽子”)是端午节前后潮汕人餐桌上当之无愧的“主角” 。在各种粽子中 , 最有名的当属汕头“老马公”粽子 , 始创于1920年代 , 一直延续至今 。
据悉 , 百年品牌的创始人是零食卖家张强德 。当时 , 张强德父子张良杰在汕头市升平路天后宫(老马宫)附近摆摊卖粽子 , 生意相当不错 。张强德死后 , 张良杰在妈妈宫对面的巷子里租了一家小店 , 开了一家“顺德好”的饺子店 。由于其制作的粽子用料考究 , 地理位置优越 , 生意日益兴旺 , “顺德”粽子逐渐成为潮汕人及海外潮州人的最爱 。
组图 五月初五里的“五月节”全媒体记者赵映
汕头“老马工”饺子球店易路亚摄
在老马宫饺子店里 , 还挂着一块玻璃牌匾 , 上面写着“食为贤” 。这四个字的潮汕话 , 意思是“吃过细过 , 才能真正知道它的好味道” , 表示质量有保证 , 顾客满意 。也体现了店主对自制粽子的信心 。由于老马公宗秋的名声 , 这四个字也流传开来 , 被人们口口相传 。.
值得一提的是 , 妈妈宫粽子球的另一大特色是“双煮粽子” , 即一个粽子的馅料一甜一咸 , 甜咸一口 。另一个 。馅料一般选用咸蛋黄、虾米、香菇、腊肠、莲子、栗子、南乳猪肉;甜馅为甜糯米、莲蓉、黑豆沙或红豆沙 , 层次丰富 , 一口甜而不腻 。 , 柔软而芬芳 。这种独特的“双煮粽子”也解决了粽子的“甜咸之争” 。
端午走龙舟街的风俗流传了600多年
“张果老活到10.8万 , 五北见龙川街走”——在潮州市饶平市各乡镇 , 流传着这样一句潮汕谚语 , 就是关于端午节的“龙游”民俗活动 , 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少见 。
组图 五月初五里的“五月节”全媒体记者赵映
潮州饶平县“游旱龙”民俗活动余秋松摄
关于“游干龙”的文献 , 可见于明代《东历志》:“5月5日端午节……大城的颜色是龙舟 , 或它是用彩纸粘贴的 , 每张都装成一个故事 , 并在当天表演 。”这项民俗活动已经流传了600多年 。2015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据悉 , 饶平大城始建于明初 , 当时主要是为了抵御倭寇 。由于居住在城里的官兵家属大多来自中原 , 他们带来了各地的信仰 , 修建了许多寺庙 , 也丰富了大城地方的民俗氛围 。端午节“龙游”就是其中之一 。
每年端午节前后连续六天举办“龙游”民俗活动 。农历五月初一到初五 , 每天都会有不同颜色的龙舟游 。游龙队出发前 , 老者独自带路 , 倒了“红花水” , 十三声锣响开道 。他们扛着彩旗、龙舟等 , 队伍分成李文和吴两组 , 在龙舟后面帮忙 , 穿行于城内“三街六巷” 。所到之处 , 村民们燃放鞭炮 , 在路上欢呼 , 托着军民平安 。 , 愿随风无府 。
全省第一支凤凰船队落户揭阳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