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来历和风俗-重阳节的真正来历

上官云/中国新闻网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 。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 。 “九九”谐音“久久” , 古人便在此时祭祖、推行敬老活动 。 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也都是流传已久的习俗 。
不过 , 重阳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它为何又叫“重九节”?
重阳节还有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 。 按照汉代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 , 有六阴九阳 。 九是阳数 , 所以叫重阳节 。

重阳节来历和风俗-重阳节的真正来历

文章插图
资料图:民众依秦礼 , 仿古制 , 行中华传统礼仪来表达重阳节的祝福 。 本文图片 中新网
战国末年 ,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便提到“(九月)命家宰 , 农事备收 , 举五种之要” , “是日也 , 大飨帝 , 尝牺牲 , 告备于天子” 。
可见 , 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的活动 , 感恩上天、祖先 。
汉代 , 重阳节的内涵进一步发生变化 。 《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 , 佩茱萸 , 食蓬饵 , 饮菊花酒 , 云令人长寿 。 ”相传自此时起 , 祈求长寿也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
南北朝 ,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 , 四民并籍野饮宴 。 ”文中提及的“饮宴”活动 , 是由先秦时庆祝丰收的宴席发展而来的 。 到了这个时候 ,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
唐代 , 它被定为正式节日 。 此后 , 重阳节的习俗内容不断扩充、丰富 , 流传至今 。
重阳节由来的另一种可能
有意思的是 , 重阳节的由来还有其他说法 。 在《重阳节民俗漫话》一文中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俗专家萧放曾提到 , 九月节俗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 。

重阳节来历和风俗-重阳节的真正来历

文章插图
资料图: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 此时的黄山已进入最佳赏秋期 。 张强 摄
这里 , “大火”指的是大火星 。 《夏小正》称“九月内火” ,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 , “大火”在季秋九月隐退 , 令将其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 。 严寒、漫长的冬季 , 就要来了 。
古代的生产水平相对落后 , 严冬往往意味着寒冷和食物的匮乏 。 当大火星隐退 , 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 , 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祀仪式 。
此类祭仪的具体流程 , 如今已经几乎不可考 。 但仍可寻觅到蛛丝马迹 。 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日 , 宣晴 。 人家用赤豆饭祀灶” , “灶神”即是家居的“火神” 。
萧放表示 , 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已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 葛洪《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已 , 九月重阳 , 士女游戏 , 就此祓禊登高 。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 , 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
秋冬交接的“界标”
岁月流逝 , 由于历法变化等原因 , 九月祭火的仪式逐渐衰亡 , 登高等习俗却依旧保留下来 。 以时间来说 , 重阳在生活中成为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 , 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

重阳节来历和风俗-重阳节的真正来历

文章插图
资料图:小朋友与老人共做重阳糕 。
“登高”是重阳习俗的中心内容 , 大概萌芽于汉代 。 晋代重阳节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 陶渊明在《九日闲居》序文中写到 , “余闲居 , 爱重九之名 。 秋菊盈园 , 而持醪靡由 , 空服九华 , 寄怀于言 。 ”可见此时 , 酒、菊花均已齐备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