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 中国和欧盟前后脚提出次优频率的申请 。 欧盟在1999年提出了建设新一代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Galileo)计划 。
最终 , 中欧两方在ITU框架下拓展了1164MHz~1215MHz、1260MHz~1300MHz的导航卫星频段 。 于是 , 北斗的第一道时间锁降下 , 要使用这些频段 , 中国必须在2007年4月18日零点之前成功发射导航卫星并成功播发信号 , 而且还必须比欧盟更快 。
![九月二十六是什么星座-1994年农历九月二十六是什么星座](http://img.liaoninglong.com/220515/150913M17-0.jpg)
文章插图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简单对比
2004年 ,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任务正式启动 。
压力来到“北斗二号”建设团队身上 , 当时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负责“北斗二号”卫星研发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 , 他们需要在3年时间内 , 并行完成包括3颗初样星和1颗试验正样星的研制工作 。
不仅是时间紧任务重 , 北斗系统还是一个多星组网系统 , 必须要批量生产和密集发射才能保证其效力的发挥 , 其研制工作还有诸多挑战:一是保证稳定连续的发射和长时间的运行 , 二是整个北斗导航星座系统的任何一个小部件都要保证零缺陷 , 零质量问题;三是缺乏系统性工程经验的研制队伍必须要成功攻关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所需要采用的许多新技术、新器件、新工艺 。
吃苦和持之以恒成为了团队攻克困难的法宝 。
在北斗二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杨慧的记忆中 , 通宵达旦的工作 , 从细微异常之处找寻故障对于研发团队而言都是常事 。 “可是当时大家全都忘了什么是难 , 我们面对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 , 不断地提出想法、不断地去验证、不断地去推翻 , 这样不断地往前一点一点地推进 。 那段时间真的是用‘激情燃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 加班绝对是常态 。 到了晚上 , 我们‘导航’办公室的灯光总是特别亮 。 ”
曾有一次 , 团队在研发中发现了故障 , 但故障数据只有几秒 。 为了从这几秒数据中找出故障的位置和原因 , 北斗团队成员连续干了一周 , 白天向专家和同行汇报 , 晚上继续通宵查找问题 , 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 , 最终在地面复现了问题 。
随着一项项难题被攻克 , 团队争分夺秒地完成了前期所有研制工作 。 时间不等人 , 所有参试人员进驻发射场后 , 为节省时间 , 又大干3天体力活 , 搬设备、扛机柜、布电缆 , 没有丝毫停歇 , 紧接着就是200小时不间断的加电测试 。
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 , 院士、总设计师、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都一起排班 , 共同应对次次险情和种种考验 。 发射场的环境也让不少队员因为水土不服而拉肚子、发烧 , 北斗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甚至晕倒了3次 , 但无人离开自己的岗位……
终于 , 2007年4月14日 , 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压哨发射升空 , 我国进入“北斗二号”时代 。
与作为试验系统的“北斗一号”不同 。 完成组网之后 , “北斗二号”可在覆盖亚太地区定位精度能达到10米 , 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 , 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 。 据专家介绍 , 其定位精度等技术参数与GPS民用信号相当 。
“北斗二号”筑基 , 北斗应用产业也逐步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 。 以2007年为分水岭 , 北斗终端芯片产业也有了新发展和新突破 , 中国企业自主研发意识觉醒 , 开始了北斗终端芯片的自主国产的征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13什么星座-测一下我是什么星座
- 公历12月23日是什么星座 12月23日是什么星座
- 2001闰四月的蛇是什么命 一生命运好吗
- 谈恋爱是什么样的感觉?
- 能量的本质是什么?
- 你最喜欢的寓言故事是什么?这个寓言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什么?
- 正月初六的风俗是什么 流行送穷迎好运
- 年初六送穷鬼是什么意思 辞旧迎新顺顺利利
- 比熊有泪痕是怎么回事_比熊有泪痕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