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游仙诗创作特点?

起源于秦汉时期的游仙诗,通过漫游仙境、与仙人对话来表达文人的不得志,寄寓超脱世俗的浪漫情怀,壮志之酬 。游仙诗发展至魏晋,已到达黄金时期,以曹植为代表的游仙诗人渴求长生抒展抱负、以阮籍为代表的游仙诗人表达愤世不平之气,而郭璞的游仙诗在继承前人创作手法的基础上,突破了道教的思想束缚和玄言诗的枯燥无味,创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题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郭璞游仙诗中凸显的儒家原则、对仙境的细致刻画和对生命意识的关怀三个方面分析其创作特点 。
儒家思想的凸显,道出了其游仙诗的精神寄托魏晋时期,以“诗言志”为代表的诗教原则遭到破坏,统治者不再将儒家“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思想寄托于诗歌之中,使魏晋整个文学的思潮都脱离了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功能 。这种社会状况督促士子文人急迫寻求一种思想来规束社会,再加上魏晋社会的动荡不安,文人士子多逃避政事,他们惧怕生死渴求长生,惧怕战乱渴求隐逸,导致文人追求老庄思想中的“清静无为”,而郭璞一反魏晋玄道思潮,坚持儒家的行事作风写诗作文,据《晋书·郭璞传》记载: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 。
这段记载中介绍了郭璞的家庭背景,父亲郭瑗是尚书都令史,尚书杜预常常对朝廷制度作出调整,而郭瑗也严加把关,敢于直谏作出修正,被誉为公正端方的官臣,郭璞作为郭瑗的儿子,他自小受到父亲的熏陶,也非常喜欢经书学术,学识非常渊博,只是不善言语表达 。其中,“好经术”一词即道出了郭璞本人对儒家学说的认可,他的诗歌中也多凸显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诗教精神,如《游仙诗》其一中写道: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做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
郭璞身处西晋末年战乱时期,他一生渴望做官,却始终未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这首诗中,郭璞以“京华”的富足与“山林”的安逸作对比,说“朱门何所荣?”道出自己对京城生活的不满与压抑,肯定了自己身在仙山蓬莱的安逸与美好,三四句更是以“溪边饮水”、“登山采药”的生活状态来寄托自己对隐居的满足 。“漆园有做吏,莱氏有逸妻”一句更是以庄子遁隐、莱子妻子有超逸之志来赞扬那些隐逸山林的友人,嘲讽那些在官场上阿谀奉承的小人,后两句一“进”一“退”看似表达自己对仕途的鄙夷,实则抒发了自己才高位卑的抑郁不平之气,对自己在政治上撞得头破血流、进退维谷的呐喊 。
相对于曹氏父子追求个人理想的豪情壮志、阮籍和嵇康消极避世饮酒作乐的抑郁不平,郭璞的游仙诗将儒家思想的“仁民爱物”与个人努力结合起来,既有抒发现实生活的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有劝服自己与官场和解的旷达,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庸的思想风格 。
集嘲讽与仙趣为一体的仙境刻画,呈现出天人合一的艺术特色游仙诗中的仙境构建多以“梦境”开头,营造一种虚无缥缈、仙气飘然的氛围,引导读者真切的感受梦境的到来 。而郭璞的游仙诗中不仅展现了仙境的奇幻,也有极其形象的众仙像,更有超乎异常的修仙过程 。这种语言华丽,辞藻丰富,形象极强的境象往往经过自然的刻画,通过强有力的文字描写,渲染了浓郁的天人合一特色,使游仙诗的内容得到了扩充,郭璞的游仙诗也取得了崇高的地位,刘勰的《文心雕龙》评价道: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