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在中国传统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家国情怀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民族精神和信仰,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性,从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家教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承载着家族文化,家族精神的家书家训,可谓汗牛充栋,形式多样而又极富哲理性和教育意义,诸如《朱子格言》《颜氏家训》等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忠义贤良之士,从而让家族精神得以传承,让中华文明得以延续 。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绕不开是话题,所以要问家族在中国传统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先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开始 。
一、家族是农耕文明的基石,家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基因” 。我们在学唯物主义的时候都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也就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往往是由其生产生活方式决定 。
1、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首先我们来看我们处的地理环境,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从南到北,既有热带,又有寒温带,而国土的大部分都处于温带地区,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季风气候特别明显,一年四季气候分明 。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从地形地势上看,我国西北是高山大漠,东南是海洋 。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还造就了非常多的河流 ,产生了非常多肥沃的土壤,海陆影响差异较大,就形成了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中国这片孕育的农作物的品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些为农耕文明的形成提供了自然条件和环境 。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
早在古代,我国就形成了中原地区、巴蜀地区、江南地区三大块肥沃的适合粮食生产的地区,所以中国自古及今,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以农耕为主要经济形式的农耕文明 。
2、家族是农耕文明的基石,是一个劳作单位的小型社会 。农耕文明的经济特点决定人们必须要群体协作才能得以生存,其实早在原始社会,最早的氏族部落就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组织,这便是“家”的雏形,进入父氏社会以后,个体家庭开始出现,而农耕文明的特性决定了家庭只是以人口为最小单元的组织,而经济政治上高度依赖以血缘关系聚集的家族,在古代,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劳作单位的小型社会 。
长期的农耕文明为主导的生产劳作方式 ,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居住模式都是以家庭、家族、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产、生活、社会关系模式,包括现在农村里的村落,往往都是或多或少有血亲的大的宗族 。
也正是长期的农耕文明产生了中国人独特的家族观念和集体主义情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国情怀 。为了维护家族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就需要建立一个一套规范的家族伦理道德,从而形成的了中国民族独特的家族精神,家族文化 。
而国是家的延伸,家族文化的向外延伸和拓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道德,进行形成了民族文化 。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氏族;由氏族而民族;由民族而国家,所以家族是农耕文明的基石,国之本在家,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基因”所在,确切的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就是“家文化” 。
中国一切经济文化活动都是以“家”为核心而展开的,中国传统社会就是以“家族文化”为本位而构建的社会 。
二、家族在中国传统生活中作用知道了家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本质,对于家族在中国传统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就不难理解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