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得了民心最后却输给了朱元璋,这是为何?


张士诚,原名九四,是元朝末年江浙地区割据势力 。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
明孝宗弘治年间,明朝文人陆容辞官还乡,写了一部《菽园杂记》,书中第三卷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高皇尝微行至三山街,见老妪门有坐榻,假坐移时,问妪为何许人?妪以苏人对 。又问:“张士诚在苏何如?”妪云:“大明皇帝起手时,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归附 。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
意思是,朱元璋称帝后,到苏州微服私访,在三山街看到有个老太太坐在门口,朱元璋便问他:“你是什么人?”

张士诚得了民心最后却输给了朱元璋,这是为何?

文章插图
老太太说:“我是苏州人!”
朱元璋又问:“张士诚当年在苏州对百姓好不好?”
老太太没有直接回答朱元璋的问题,而是说:“当初,大明皇帝攻打苏州的时候,张士诚自知不是真命天子,为了不让苏州生灵涂炭,便主动投降了 。苏州百姓至今仍感激张士诚的盛德 。”
朱元璋听完后,十分感慨,说道:“张士诚经营苏州也没多久,苏州人如此感激他 。如果京师的百姓也这么感激我就好了 。”
这段记载虽然出自野史,但足见当时苏州百姓对张士诚的态度 。至今吴语里仍有“讲张”一词,在方言中大概读“刚藏”音,意思是聊天,准确来说,是窃窃私语地聊天的意思 。
元朝末年三大枭雄,朱元璋果敢自强,陈友谅志大才疏,张士诚有器量但无远图 。然而,最得民心之人,还是张士诚 。遗憾的是,张士诚虽得民心,却未得到天下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张士诚,希望通过史料分析,让大家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农民领袖 。
一、走私四兄弟,生死十八人
元朝末年,苛政猛如虎,为了加大力度剥削百姓,元廷提高了盐价,打算靠食盐发财 。众所周知,食盐的生产成本并不高昂,但从汉朝开始,食盐都是朝廷专卖,中间大把利润都流入朝廷之手 。
在江苏泰州的白驹场,有许多朝廷设立的盐池,很多穷苦百姓为了谋生,便靠卖苦力为官府运盐 。张士诚在史书中的第一次出场,便是一个运盐的伙计 。
《新元史·列传一百二十一》记载:
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人 。以行称,曰张九四,少有膂力,厚重寡言 。与弟士义、士德,士信,并驾盐纲船,业私贩 。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家里还有三个弟弟,分别叫: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兄弟四个一起驾着小船,帮朝廷运送官盐 。有时候,也趁机贩卖一些私盐 。
张士诚的力气很大,颇有侠气,平时虽然沉默寡言,但他喜欢帮助同行,分文不取,因此人缘很好 。当时,他贩卖私盐的事情被那些富户知道后,富户们经常以告官来威胁张士诚,逼张士诚为他们干活,或者动辄辱骂张士诚 。有一个叫丘义的弓弩手特别喜欢欺辱张士诚,有一天,张士诚忍无可忍,终于爆发 。《明史·张士诚传》记载:
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 。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
张士诚一怒之下,伙同三位弟弟和李伯升等人杀掉了丘义,然后灭掉了平时欺负他们的那些富人,放火烧了他们的房子,宣布起兵造反 。由于最初只有18个人,这就是后世话本中常说的“18条扁担起义” 。下图为张士诚起义遗址:
张士诚起义,最初是“驱盐徒为兵” 。这些盐民平时饱受欺压,张士诚振臂一挥,大家群起响应 。一时间,声势浩大,张士诚不仅杀掉了江浙行省参政赵琏,又攻陷兴化,等打到德胜湖,穷苦百姓纷纷前来投奔,张士诚的队伍很快达到了上万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