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岳》中,岳飞不许报仇,可最后自己吓死了皇帝,这该怎么说?( 二 )


刚才说了,岳飞奉旨回京,留牛皋、施全暂领岳家军 。众将听闻岳飞父子三人遇害,勃然大怒,在牛、施的率领下杀奔临安报仇,途径大河时,岳飞携张宪、岳云阴魂显圣,示意不可报仇 。牛皋不听劝阻,催船急进,岳飞阴魂面露怒色,举手间掀起巨浪,打翻三四艘小船,众兄弟痛哭不已,余化龙、何元庆更是自尽明志 。
余化龙大叫道:“大哥不许小弟们报仇,何颜立于人世!”大吼一声,拔出宝剑,自刎而亡 。何元庆也叫一声:“余兄既去,小弟也来了!”举起银锤,向自己头上扑的一声,将头颅打碎归天去了 。
不管怎么说,之前的张保、王横、岳云、张宪包括余化龙和何元庆,他们的死固然有岳飞的关系,但毕竟死是自己的选择,属于间接被岳飞“所害”,但最后的施全就并非如此了 。
岳家军解体后,施全等人至太行山落草,他为人稳重,心事也重,对于岳飞的死始终难以释怀,终于按耐不住,辞别牛皋等人,借口散心潜入京城伺机报仇 。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直等待时机的施全终于等到了机会 。秦桧夫妇上香被施全堵个正着,他持刀冲到秦桧面前,眼看就能手起刀落,为国锄奸,为岳飞报仇,却发现手臂抬不起来……
施全在百万军中打仗的一员勇将,那几个家将那里是他的对手,反被他拿住?却因岳元帅陰灵不肯叫他刺死了奸臣,坏了他一生的忠名,所以陰中扯住他的两臂,举不起手来,任他拿住,以成施全之义名也 。
最后一句简直是笑话,上面那句才是真的,岳飞做得一切,说白了都是怕有人坏了他的“忠”名,造反不行、报仇不行、反抗不行甚至连锄奸也不行,这就是小说中岳飞近乎病态的“忠” 。然而最后的结果呢?他这个所谓的忠臣却吓死了皇帝 。
高宗举目一观,上写着“金国四太子完颜兀术领兵五十万,来犯中原,十分危急,请速发救兵”等事 。高宗看罢大惊,便问两班文武:“那位贤卿,领兵去退金兵?”那时岳爷的忠魂,附在罗汝楫身上,跪下奏道:“臣岳飞愿往!”高宗听了“岳飞”二字,吓得魂不附体,大声一叫,跌下龙床 。众大臣连忙扶起 。回宫得病,服药不效,不多几日,高宗驾崩 。
按照岳飞的标准,无论直接还是间接,赵构都是因他而死,他还有什么忠义可言?但是对于后续以及岳飞的态度书中却没有任何交代,这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似乎有些异曲同工 。
为何如此刻画岳飞历史上的岳飞虽然也以忠义著称,但绝对不是这种病态甚至变态的忠,那么钱彩为何将岳飞刻画的如此让人反感,感觉上比《水浒传》中的宋江有过之而无不及 。
很多人都说用今人的三观衡量古人是愚蠢的,这话对也不对,通读原著,我们就会发现,岳飞的这种“忠”全书只有他一个人做得到,大家敬佩他,但不代表认可他的做法和选择,在古人或者作者看来,岳飞的忠过于执着,但达不到病态 。
不过《说岳》毕竟是民间小说,主要受众是平头百姓,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对这样的岳飞都颇有微词,就像书中牛皋等人的态度一样,尊重是尊重,但未必理解和认可 。那么既然是改编的小说,钱彩为何不刻画一个讨喜的主角呢?个人觉得原因有两点 。
第一,就是有意让人物性格矛盾,或者说刻画出一个有争议、有议论价值的人物,这一点不仅《说岳》中的岳飞如此,《三国》中的刘备、《水浒》中的宋江同样如此 。
第二点我觉得和大环境有关 。当时掌权的是“大清”,他们本就是“大金”之后,这么说我想大家都明白了 。君不见无论是让人反感的“岳飞”还是那些奸佞秦桧、张邦昌全是大宋的人,而金国虽然从小说的角度讲是“反派”,但全部都是坦坦荡荡的人物,看起来更加“正派”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