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魏舒有何作为?魏舒方阵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车战是以一乘战车和其附属的徒步的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 , 在中国古代商周时期曾经是两军战斗的主要战法 。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 , 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
到了战国时期 , 虽然还有文献以“万乘之国”形容秦国等 , 战车也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 但总体已经变革为以步兵为主 , 战争方式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么 , 从车战到步战的巨大革新 , 到底是如何出现的呢?本文就谈一谈魏舒开启的春秋军事变革 。
车战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
1979年 , 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区东南4公里的大朱村 , 考古专家发现“淮阳平粮台城址” , 这是一座拥有完整陶质排水管道的上古古城 , 学者判断是太昊之墟、神农之都的古宛丘都城 。在这座遗址中 , 专家还发现了车辙痕迹 , 距今至少4200年 , 说明当时已有车子 。
兵车始于何时 , 如今已经无法考证 , 但有学者推断 , 夏代已开始使用战车进行小规模车战 。《吕氏春秋·简选篇》记载:“殷汤良车七十乘 , 必死六千人 , 以戊子战于郕 , 遂禽 。推移大牺 , 登自鸣条 , 乃入巢门 , 遂有夏 。”商汤灭夏时 , 使用的就是兵车 , 说明至少夏朝晚期已经出现兵车 。

历史上的魏舒有何作为?魏舒方阵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文章插图
到了商周时期 , 兵车越来越丰富 , 编制也越来越成熟 。武王伐商时 , “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 , 以东伐纣” , 说明当时作战方式是以兵车为核心 , 配以一定数量的甲士和步卒 。根据周代史料记载 , 每一辆普通战车上正常编制为甲士三名 , 按左﹑中﹑右排列 , 左方甲士持弓、主射 , 是一车之长 , 称“车左”(又名甲首);右方甲士执戈矛 , 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 , 称“车右”(又名参乘);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 。与普通战车不同 , 主将的兵车 , 乘法比较特殊 , 主将居中 , 御者居左 。根据《司马法》记载 , 春秋时期一辆战车3人 , 配备7名车下甲士和15名步卒 , 共计25人 , 因此根据当时一些著名战争中的兵车数量 , 大致能推算出参战兵力的总数 。
不过 , 兵车本身车体笨重 , 驾驭困难 , 尤其在狭小不平的地带劣势明显 。而且 , 春秋之前往往都是堂堂正正的野外作战 , 但到春秋晚期变成了要塞战、攻城战 , 于是曾经野战主力的兵车 , 越来越不适应形势 , 越来越无用武之地了 。
车战变革:鱼丽之阵为之续航
西周晚期 , 狄戎南下入侵 , 攻破了镐京 , 杀死了周幽王 , 之后狄戎长期困扰着中原各国 。公元前714年 , 居住在郑国北方的山戎(上图 , 山戎遗址分布图) , 趁中原诸侯混战之际南下攻郑 , 当时“春秋小霸”郑庄公(下图 , 剧照)率军抵御山戎入侵 , 战争地点在河北的北部 。
【历史上的魏舒有何作为?魏舒方阵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所谓山戎(又称北戎) , 狄戎的一个分支 , 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 , 生活在燕山一带 , 史书记载 , 山戎以“射猎禽兽为生” , “随畜牧而转移” , 以林中狩猎和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 , 非常彪悍可怕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戎、猃狁、荤粥 , 居山戎巨手图腾于北蛮 。”也就是说 , 在唐尧、虞舜的上古时代 , 在中国北方地区 , 可能就已有山戎一族 , 历史非常悠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