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曾辅佐朱元璋45年,朱棣登基后他的结局如何?( 二 )


其二,朱元璋视郭英为心腹,郭英对朱元璋的心思了如指掌 。
这两点影响接下来我还会提到,可以说,在明朝初年众多功臣中,郭英是朱元璋最嫡系的将领之一,终朱元璋一生,他都没有把郭英当成外人 。
二、从征鄱阳湖,猛似尉迟恭
公元1353(元朝至正十三年),朱元璋受郭子兴之子郭天叙的排挤,决定带领24位亲信将领离开濠州,前往定远独立创业,史称“南略定远” 。而朱元璋带走的这24名将领,史称“淮西二十四将”,这24位将领是朱元璋创业的资本,郭英和兄长郭兴都在其中 。
此后,朱元璋以定远为根据地,先后攻克滁州、和州,然后渡江,攻下采石、太平,最终占领了南京(集庆),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亲自带兵拼杀,郭英紧随其后 。《明史·郭英传》记载:
从克滁、和、采石、太平……皆与有功 。
也就是说,从朱元璋创业到他占领南京之前,郭英几乎每一战都立有战功 。
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他深入简出,派徐达、常遇春等将领持续攻打皖南、江南、浙东等地,这期间,郭英负责保护朱元璋,因此有一段时间没有在战场上露脸 。直到公元1363年,鄱阳湖之战爆发的这一年,郭英再一次迎来人生巅峰 。
《明史·郭英传》对郭英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非常简略,只有8个字,即:
征陈友谅,战鄱阳湖 。
在《三世家典》中记载较为详细:
上亲征伪汉陈友谅,大战鄱阳湖,相持连昼夜 。英时疮未瘳,力疾乘海船鏖战,败贼于泾江口 。

郭英曾辅佐朱元璋45年,朱棣登基后他的结局如何?

文章插图
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称霸长江流域的重要转折点,朱元璋亲率20万大军和陈友谅决战,郭英自然跟随 。在当时,郭英旧伤未愈,忍着伤病在泾江口打败了陈友谅的汉军 。
陈友谅最终死在了鄱阳湖,有部分野史认为,射中陈友谅的箭矢是郭英所射 。其实,在正史中,陈友谅是中“流矢”而亡 。所谓“流矢”指的是无端飞来的乱箭,并没有说这箭是郭英所为 。所以,笔者认为,郭英在鄱阳湖之战中虽有战功,但不可过分夸大 。
鄱阳湖之战后,陈友谅阵亡,他的儿子陈理在张必先、张定边二人的保护下逃到武昌,朱元璋为了铲除“陈汉政权”,亲征武昌 。这一次,郭英又立下奇功 。《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云:
敌将陈同佥者,骁捷善槊,驰入中军帐下 。太祖方坐胡床,疾呼曰:“郭四,为我杀贼!”英持鎗奋臂一呼,贼应手殒坠 。太祖曰:“尉迟敬德不汝过也!”解所服红锦袍赐之 。
意思是,在武昌之战时,陈理麾下大将陈同佥手持长槊冲进朱元璋的帐中,朱元璋大惊,高呼“郭四”,郭英作为朱元璋的侍卫,闻声而来,立即手刃陈同佥 。朱元璋惊惧之余,把自己的红袍赐给郭英,并评价郭英是:“唐之尉迟敬德不汝过也!”
这里的尉迟敬德,指的是唐初李世民麾下名将尉迟恭(字敬德) 。朱元璋为何把郭英比作唐朝的尉迟恭呢?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尉迟恭勇猛无敌,多次保护李世民化险为夷 。第二是尉迟恭有一门绝活,《旧唐书·尉迟恭传》说“敬德善解避槊”,是说尉迟恭专门克使槊的敌将,上文陈同佥正是陈理麾下擅长使槊的大将,最终被郭英所杀 。
纵观《明史》,在此战之后,朱元璋似乎有意历练郭英,郭英也有机会离开朱元璋,创造属于自己的战功 。《明史·郭英传》记载:
攻岳州,败其援兵,还克庐州、襄阳 。授骁骑卫千户 。
这里提到三场战役,分别是岳州之战、庐州之战和襄阳之战 。以岳州之战为例,当时朱元璋派去攻打岳州的主将是常遇春,郭英仅仅是一名参将 。但郭英成功帮常遇春挡住了敌人的援兵,促使常遇春生擒“陈汉”阵营中的二号人物张必先 。张必先被生擒,直接导致陈理投降,朱元璋历经两年,终于扫除了陈汉政权,开始专心对付张士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