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文化·中国·我(1)_光明网(组图)( 五 )


民俗,只有他们的风俗,才能让他们更亲近;只有扎实的根,才能带来更多的活力;只有他们的口头传统才能使他们更像长辈的耳朵 。
56个民族,无数的民间传统,都有一个共同的渊源,一个共同的愿望 。这就是文化带给我们的强大凝聚力 。
凝聚力的纽带在哪里?在我们的国庆节 。
重阳思乡、中秋团圆、清朝祭祖、七夕乞巧,这些是我从小就过的节日 。直到长大后,我才越来越明白它们的文化意义和分量 。
每一个节日都以中国化的方式传递着中国式的情感 。即使语言不同,民风不同,“每逢佳节都想念亲人”,“希望人们长命百岁,共同生活” 。“没有家人的牺牲,忘记告诉乃翁的情绪”始终如一 。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也用一点墨水,为看似平凡的节日装点了新意 。
“心即志,言即诗”,诗是节目的脚注,节目是诗的载体,文化的融合在这里相得益彰,让我惊叹 。
回首自己,期待圣诞贺卡和帽子,我喜欢万圣节的南瓜,羡慕感恩节的火鸡 。其实我只是喜欢其他民族节日的娱乐,对中国的传统节目没看懂 。美是不懂美,更谈不上欣赏美 。
现在,我或多或少地开悟了 。相信在未来的节日里,我会更愿意挖掘文化内涵 。
(十个三)
说回我们客家,民居的特色就是客家围墙,以蛋清、黏土、生石灰等简单的原料制成,集生活、娱乐、防御于一体 。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
九厅十八室,内有院落,内有圆方,各有象征意义,蕴含中国哲学 。这是我祖父母告诉我的 。
每年回到家乡,徜徉在传统的围墙里,抚摸着有200多年历史的石墙,将中国哲学与这座建筑一一匹配后,突然觉得祖先在和我说话,低声告诉我这座建筑里每块石头的重量 。
欣赏一下其他地方的民居,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云南竹楼……虽然不详细了解,但对它们充满好奇和敬畏,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自己的外壳 。
我觉得,相比欧式建筑,哥特式、中式风格类似于“天人合一”等理念,更能触动我的心 。
(十个四)
对中国文化最直观、最切身体验的就是民乐古筝 。
比起西方乐器,我更喜欢民族乐器 。原因之一是民间音乐更具有自然气息和人文温情 。古筝,取自檀香;
古琴,取自百年古树;
笛子取自“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的竹子;
二胡的润滑物质取自松节油 。
它们是大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的聪明才智相结合 。再次彰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
每次弹钢琴就像和一棵古树说话,即使没人欣赏我的音乐,我也不孤单 。
我手中的小提琴是我的听众,我的小提琴会召唤他的同伴,整个大自然,聆听我的心声 。
第二个原因是民乐是古人用来弹琴的乐器 。在“丝竹弦”中,“背诵情怀”的正是他们 。
从沙漠弧烟塞的北边,到杏花春雨的南边,
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门铁麻阳关,
古人的各种“行知”都融入了琴谱 。只要我新弹奏它们,它们就会复活再现古人在干枯岁月前的优雅姿态,唱起绝唱 。
你说,这种复兴文化的能力,我能不向往吗?
我惊叹于乐谱之美,也为技术之美着迷 。
“轻聚,慢捻,再搓,再挑”,司马青山笔下对琵琶的描述也适用于古人 。
颤音给人一种距离感,
摇动手指给人一种顺滑的感觉,
空旷的声音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
弹奏给人一种强大的动力 。
这些多样且看似复杂的演奏技巧是民间音乐所独有的 。
还有一个最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意境 。拨动一根弦,回响在横梁周围徘徊 。它看起来是空的,但它不是空的 。这只是因为难以形容的意境在古琴中最为明显 。就这样,古人意志的表达和古人对意境的追求,通过一段段,点点指尖,阵阵琴音,传给后世的绝美绝唱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