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体重,怎样做到“吃得少还不饿”?

“吃得少还不容易饿”是所有人在控制体重时面临的一个技术性难题,我们这里说的“吃得少”,指的是摄入食物的总能量少,而不是食物的体积小或者重量少 。应该说,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是能够实现在控制饮食总能量的同时,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的 。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食物的饱腹感指数,以及如何通过合理搭配,安排好饮食,提高饮食的饱腹感 。
等热量前提下 感觉更饱一点
饱腹感指数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苏珊娜·霍尔特及其同事,于1996年针对肥胖患者食物选择提出的一个参考指数 。英文名称是Satiety Index,简称SI指数 。饱腹感指数的设计理念是指在等热量的情况下,摄入不同食物给人们带来的不同饱腹感程度 。
人们在选择食物时,根据不同食物的饱腹感指数,在同类食物中选择饱腹感指数高的食物,就可以做到在摄入同样热量的前提下,达到更高程度的饱腹感 。
以富含淀粉的食物为例,在提供同样热量的前提下,白面包的饱腹感指数为100,全麦面包的饱腹感指数为122,煮土豆则为248 。这就是说,在要摄入同样热量的前提下,吃全麦面包比吃白面包更容易获得饱腹感,吃煮土豆比吃全麦面包的饱腹感更强 。
根据这一原理,为了实现“吃得少,还不饿”这个目的,减肥一族应尽量选择饱腹感指数高的食物 。
煮土豆 你会不会“爱”
在介绍饱腹感指数的计算公式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试验中评价食物饱腹感的方式 。
饱腹感指数提出者采用的是主观评分方法,该方法分为七个档次,分别为极饥饿(-3分)、饥饿(-2分)、半饥饿(-1分)、没有特别的感觉(0分)、半满意(1分)、满意(2分)、极满意(3分) 。在受试者摄入某种食物后不同的时间节点,根据受试者的主观感受做出评价 。
计算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受试者按照这种评价方法,分别在摄入一份(含有240千卡热量和220毫升水)某种待测食品之前和摄入后第15、30、45、60、75、90、105、120分钟的时间点上,对摄入食物后的饥饱感受进行评价 。每隔15分钟,测评一次饥饱感受,这样可以获得摄入待测食物2小时后的饥饱感曲线,然后计算曲线下面积 。根据摄入待测食物2小时内测得的饥饱感曲线,以及摄入1份参考食物(白面包)2小时内测得的饥饱感曲线下面积的比值,再乘以100,计算得出某种食物的饱腹感指数 。
有研究者以41名身体健康的大学生为受试者,分别对水果、烘焙食品、休闲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早餐谷物等6类食物,进行了饱腹感指数的测试 。
结果显示,6类食物的饱腹感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每一类食物之间相比较,各种食物的饱腹感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 。在测试的食物中,饱腹感指数最高的是煮土豆,比饱腹感指数最低的羊角包高7倍 。大多数食物的饱腹感指数都大于或等于白面包 。
请选高蛋白和高膳食纤维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食物饱腹感指数的一些营养因素 。结果发现,食物的饱腹感指数与其所含的高蛋白蛋白质、膳食纤维和水的含量呈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负相关 。
也就是说,在相同热量的前提下,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及水的含量越高,食物的饱腹感指数越高;食物中脂肪含量越高,饱腹感指数越低 。
例如,研究者测试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扁豆、奶酪、蛋、焗豆、牛排、鱼等,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奶酪和鱼,其饱腹感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几种食物 。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中,如炸薯条、精白意面、糙米、精白米、谷物面包、全麦面包、棕色意面、煮土豆等,膳食纤维含量最高的是棕色意面和煮土豆,其饱腹感指数也明显高于其他几种食物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