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是清代到民国时期中国规模最大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作为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如果不是被逼无奈,绝不可能下定决心走上充满血泪的迁徙之路 。而这三次人口大迁徙中,尤其汉人闯关东规模最大、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 。
然而,关内大批汉人闯关东,面临的不仅仅是东北严酷的环境和漫长迁徙路上的艰辛,在清朝初期和中期,他们还面临着清政府的阻挠 。清朝入关之后,大批原居住于东北地区的满洲八旗进入了关内 。
尤其当清廷迁都北京之后,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入关的人口就有近百万之多 。东北地区的人口也因此锐减,曾经沃野千里的东北地区变得荒凉起来 。既然面临如此情况,为什么清廷仍不允许百姓出关屯垦,以增加税收,反而设置种种禁令呢?
事实上,清军入关之后,并不是一开始就对与关内人民闯关东持反对意见 。在清顺治年间,清廷也曾鼓励百姓出关屯垦,并多次颁布政策奖励这种行为,当然,顺治期间允许闯关东的地方,仅止于辽东地区 。然而,当康熙继位之后,康熙7年,清廷废除了关东招民开垦令,对于关外,也就是关东地区进行了封禁 。
为了阻止闯关东的关内人民,清廷甚至在东北地区修筑了著名的柳条边 。所谓的柳条边,就是在顺治和康熙年间修筑的一条用柳条编织的篱笆 。到康熙20年时,从开原威远堡到吉林法特东亮子山,清廷甚至不惜民力修筑了一条长达345公里的柳条边 。
同时,清廷又在柳条边上设置边门,驻扎兵丁,严禁人员出入,并对违反禁令进入这些地区的的人进行了严厉的刑法 。在随后的100多年间,无论是雍正、乾隆、嘉庆还是道光,都多次颁布政策,重申禁止闯关东的禁令 。
为什么清政府对闯关东的行为颁布如此严格的封禁政策呢?
第一,防止大量汉人闯关东之后,鸠占鹊巢,占据、破坏满清八旗崛起的“龙兴之地” 。众所周知,满清正是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崛起并逐步壮大,最终蛇吞鲸,以不可思议的运气一举占据天下 。
因此,对于清廷而言,东北就是他们“发祥之地”,是八旗赖以建立王朝的“龙脉”所在 。如果他们放任汉人大量出关屯垦,势必破坏满洲“根本之地”,伤害满清皇室“龙脉” 。
更何况,由于中国反清的斗争从未停止,因此清廷对于汉人存在极强的警惕之心,自然也不可能放任大量汉人进入东北,威胁满清“龙兴之地” 。
第二,满清八旗一直将东北视为他们最后的退路 。以几十万人口的小族捡漏般的夺取天下之后,清廷在欣喜若狂之余,也始终惴惴不安,他们时刻担心上亿人口的汉人造反并最终颠覆他们的统治 。
因此,满清八旗始终将他们的龙兴之地——关外,视为他们的最后退路 。他们时刻准备一旦关内的形势无法挽救,他们就将带领曾经入关的八旗子弟门重回东北 。既然是退路,自然绝不可能允许汉人大量进入 。
第三,为了保持满洲固有风俗,保留一支最后有战斗力的八旗骑兵 。早在康熙年间,面对中原的花花世界,曾经不可一世的满清八旗就已经基本堕落 。到雍正乾隆年间,关内的满族八旗已不堪使用 。
但此时,位于东北、仍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部分八旗子弟,由于生存环境的原因,仍保有一定的战斗力 。因此,清廷为了保持这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八旗部队,也为了防止满人被汉人彻底同化,“保持满洲固有风俗”,清廷有意的保持着东北地区的原始状态,使得当地的八旗子弟能够熟练骑射,保持满人风俗 。
第四,则出于满清的私心 。清廷成为中国统治以来,一直对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汉人抱有警惕提防之心 。在清廷看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们也一直将东北地区视为旗人的自留地,无论是为了独占东北地区人参貂皮等特产,还是为了维护满洲旗人生计,清廷都不可能允许太多的汉人进入关外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纳卡冲突为何至今不能停火?
- 号称“再世项羽”的高敖曹死后,高欢为何只杖责关闭城门见死不救的高永乐200军棍?
- “午时三刻”是几点钟,为何中国古人喜欢挑选“午时三刻”行刑?
- 二战时期,日本的雪风号驱逐舰实力如何,为何会被称为“海上不死鸟”?
- 在中国为何A321畅销,而同级别的B737-900几乎没销量?
- 香港的“两周一成”,“四大天王”等名号,为何偏偏没有梁朝伟?
- 《将夜》颜瑟和卫光明为何要用生命来战?黑暗的影子又是谁?
- 为何儿童近视越来越普遍
- 为何大明王朝三百年间从未有过后宫乱政?怎么评价大明历代皇后多是贤明之辈这件事?
- 为何绯红女巫在《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的战斗力下降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