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当铺柜台前的大木板是做什么的


古代当铺一进大门看到的那块木板 , 称之为“遮羞板” , 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护客人 , 因为但凡来到这里的 , 基本上不是生活上出了变故 , 就是生意上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 , 那么这个时候客人其实是羞于见到熟人或者好友 , 于是遮羞板就可以避免前来当铺的客人被街上路过的亲们好友看到 。

古代当铺柜台前的大木板是做什么的

文章插图
当铺最早产生在中国的南北朝时期 , 是佛教寺院的一大贡献 , 时称“寺库” 。当铺以收取动产和不动产作为抵押 , 向对方放债的机构 。旧称质库、解库、典铺 , 亦称质押 , 又有以小本钱临时经营的称小押 。被称为典当行 。
当铺多由私人独资或合伙经营 。当户大多是贫苦百姓 。当价一般不超过原价的一半 。赎当时须付利息 。期满不赎 , 由当铺变卖 。新中国成立后取消 。改革开放后 , 有些地方恢复当铺 , 其性质和办法同旧时不同 。
当铺的发展
老式的当铺门前有木制栅栏 , 纯属自卫 , 并非如传统所说当铺是牢狱犯人开设的 。1900年前后 , 北京当铺多达200多家 , 其中较殷实的当数常、刘、董、孟等五号 , 这些个当铺的经营资本多来源于清内务府官员和太监 。
当铺有一整套有别于其他行当的传统 。古板的从业者 , 高大的柜台 , 门外墙上写着巨大的“当”字 , 总给人一种神秘的隔世之感 。20世纪初 , 当铺陆续拆除了多年不变的门前旗杆或牌坊 , 竞相仿效邻近皇城禁区东安门内路北一家于1900年开设的“裕通当”幌子 。“裕通当”不设立旗杆牌坊 , 栅栏门楣子上做了个铜质的三面牌 , 牌面镂空 , 凿有云头、方胜、万字不断头等花样 , 形如挂檐 , 叫做“云牌” , 后部嵌在门楣上 , 并挂上两个幌子 。当时同行觉得新颖 , 俗称“双幌子裕通” 。旧中国高利贷的一种形式 。是按借款人提供抵押品的价值打折扣 , 贷放现款 , 定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剥削方式 。
当铺起源很早 , 在南朝时已有寺院经营为衣物等动产作抵押的放款业务 。唐朝当铺成为质库 , 唐玄宗时有些贵族官僚修建店铺 , 开设邸店、质库 , 从事商业和高利贷剥削 , 它与柜坊同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会昌5年 , 皇帝的一个文告中说:“朝到衣冠” , “贷承华胄”以及“清途”们都私置质库楼店 , 与人争利 。宋代当铺称长生库 , 由于宋朝社会经济日益发展 , 长生库(质库)亦随之发达 。富商大贾、官府、军队、寺院、大地主纷纷经营者中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业务 。宋入长生库抵押的物品除一般的金银珠玉钱货外 , 有时甚至还包括奴婢、牛马等有生命的物品 , 而普通劳动人民则多以生活用品作抵押 。长生库放款时限短 , 利息高 , 还任意压低质物的价格 , 借款如到期不还 , 则没收质物 , 因此导致许多人家破产 。
元代经营商业的大多数是回回人 。开当铺的人也是回回人 。元时当铺除称解库外 , 述称解碘铺 , 典当放债的利息很高 , 劳动人民多有无钱赎当者 , 自己的质品被当铺吞没 。明朝正式称当铺 , 从事典当业的多为山西、陕西商人及安徽人 。各明都大邑都有他们开设的典肆 , 有的商人专以典质为业 , 并致富 。这些商人经营的范围较前广泛 , 不仅一般贫民受剥削 , 有的富有之家也因典当而濒临破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