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8月8日 梅兰芳病逝


梅兰芳,名澜,字浣华,原籍江苏泰洲(今改为县),1894年出生在北京的京剧梨园世家 。他的祖父梅巧玲是“同光十三绝”之一,著名旦角演员;他的父亲梅竹芬早年演老生,后演小生,最后改青衣,生前也是颇有名气的旦角演员 。梅兰芳从小受到京剧的熏陶,拜了不少名师,他8岁就登台演戏,20岁已蜚声南北,25岁出国献艺 。他1919年至1935年先后到日本、美国、苏联演出,第一个把中国的京剧艺术传播到海外去,成为饮誉中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

1961年8月8日 梅兰芳病逝

文章插图
梅兰芳一生成就蜚然,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演过的京、昆剧,包括主演和配演,总数不下200出,粗略统计,他一生演出过的剧目130多出,他所演的剧目中有传统的,改编的和新创作的,有时装新戏,也有古典歌舞剧 。从角色行当看,有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也有反串小生等行当,梅兰芳一生经常演出的代表作《宇宙锋》,早年到中年不断演出的代表作《贵妃醉酒》中期演出的代表作《霸王别姬》、《洛神》、《抗金兵》,中晚期演出的代表作《生死恨》,新中国成立后编演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等11出保留剧目,是梅氏演出本的精华,也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精华 。
梅兰芳演出的剧目题材多样,剧情精美,梅兰芳在剧中无论是扮演悲剧角色,喜剧角色,宫廷贵妇,巾帼英雄,大家闺秀,时装女子,神话仙女等等,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凡是看过梅兰芳那热烈而动人的演出场面,都会过目而不忘,被他的艺术魅力所陶醉,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
1961年8月8日 梅兰芳病逝

文章插图
梅兰芳一生不断探索,勇于革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剧本、表演、唱腔、舞蹈、化妆,音乐伴奏、灯光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尤其是在创编古装新戏上,在唱、念、做、舞、化妆、服饰等方面的创新 。他把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轻歌曼舞吸引到京剧中来 。使中国古老戏曲在歌、舞、剧三结合的形式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梅派唱腔是梅派艺术的精髓 。梅兰芳继承了王派创始人王瑶卿将青衣、花旦揉合在一起的传统,创造了甜润、平和、优美、动听的梅腔 。他一反过去青衣“抱着肚子傻唱”的旧传统 。创造了歌舞并重的新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的功绩在于把青衣、花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等旦角各行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全面地,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造了花旦这一新的行当,大大丰富了旦角唱腔的优美旋律 。梅兰芳不但在唱腔理论上有不少建树,他还在新编古戏里,创新了大量的新腔,如在《太真外传》里创造了反四平的新腔;《三娘教子》里创造了反西皮二元;在《霸王别姬》里把南梆子的速度放慢,唱成三眼板 。由于节奏舒缓,腔调优美,成了脍灸人口的著名唱段,至今流传不息 。他打破青衣不能唱南梆子的旧规 。为旦角闯开一条新路 。晚期的梅腔,更多地使用装饰音,使唱腔达到又甜美又深厚,刚柔相济的妙境,梅兰芳精心研究旦角的唱法技巧,很注意起唱时发音要自然,结尾时收得委婉,使人听起来余味无穷 。
他提倡:颠、挑、滑、康、刚、柔、起、落、轻、重、顿、断、颤、连的14种唱法技巧 。他还善于吸收京韵大鼓等其他剧种,其他行当的唱腔为已所用,使自己的唱腔既丰富又有新意,人们评价梅兰芳的唱腔“无腔不新,又无腔不似旧”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艺术具有轻歌曼舞的古典美 。他的重要贡献是,从古代诗歌、绘画、雕塑、武术及各种表演艺术的精髓中,在他的古装戏中创编大量的舞蹈,把传统舞蹈的轻歌曼舞引进京剧旦角艺术中来 。如《嫦娥奔月》的花镰舞,《西施》的盘舞,《天女散花》绸舞,《黛玉葬花》的花锄舞,《太真外传》的拂尘舞,《廉锦枫》的刺蚌舞,《霸王别姬》的剑舞,《洛神》的仙女舞等等,这些舞蹈轻盈入画,优美绝伦,蜚声中外,被日本人称为“梅舞”梅舞可以在情节极少的情况完全以舞蹈动作造出意境美,《天女散花》舞蹈动作优美,加上典雅的词句,优美的唱腔,使人完全陶醉在古典美的歌舞声中《霸王别姬》双剑翩翩起舞,令人好不惊叹,《洛神》中美妙的身段和舞蹈,天上仙境,抒发出浪漫主义浓郁气氛,大大增添了诗情画意的色彩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