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如果迁都南京,大明是否还能延续个四五十年?

不能说有百分百可能,但是有一定的机会 。
南明的灭亡,有重要的原因是,太子未能逃出北京,南明没有一直在法理(伦叙)上正统的皇位继承人,诸藩争立,比如弘光帝为了争取皇位,竟然需要拉拢大臣和军阀,而当时的重臣史可法因一开始没有支持弘光,导致在朝堂里发言权有限,所以才会自请出外,自请出外又无法摄服拥兵自重的江北四镇 。而朝堂上又党争不断,所以清朝进攻江淮防线,南明四镇一触即溃,一点抵抗能力都没有 。
就连钱谦益也心怀故国,积极联络抗清势力,提出过会师长江的战略构想 。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伦叙,按大明的皇位继承法则,就是如果皇帝没来得及留下子嗣或者指定法定继承人,那就要按血缘关系远近亲疏来确定继承人,这是大明皇位继承的基本法 。比如明武宗死了,没有指定太子也没生下儿子,按照伦叙,就是兴王之子(嘉靖皇帝)来继承皇位,嘉靖皇帝以小宗继大宗,实质上是过继给武宗当儿子,继承武宗的家业,当然嘉靖皇帝也不是省灯的油,后来在他的授议下,让张璁曲解明武宗遗诏,引起了大礼议,夺回了祭祀自己亲爹的权利 。比如天启皇帝死了,按道理最亲的人是他的弟弟朱由检,朱由检继承就是合理合法的,天下人不会有异议 。
但是南明立弘光的时候不是这样,本来按照血统亲疏,继承权的排序应该是福王、桂王、惠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老朱家的家谱),但当时的重臣和军阀,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自扶植了藩王,东林党因为反对福王继位,又到处游说应该立贤,舍亲而立疏,准备迎接桂王继位,不断的攻击福王(其中就有史可法),结果福王在藩镇的拥立之下继了位,这就是史可法在朝的时候不自安,在外说话又不好使的原因,因为皇帝对他有戒心,他对皇帝有愧疚,而弘光为了登基借助了大臣和四镇的支持,说话也不硬气了 。
(弘光帝朱由崧)
很多事情是一个连锁的反应,南明之亡,亡在军军阀跋扈,朝庭没有威信,无法统合各方抗清力量拧成一股绳 。而这一切的起因就在继统之争 。所以说,如果崇祯皇帝能把太子带到南京,即使是没多久气死了,太子能正常继位,可能内耗就会小很多 。
满清并非没给过机会,满清入关之后刚进北京就要求剃发易服,因为反对的声音太大作罢了,后来满清占领中原之后又重提此议,结果引发了此起彼伏的起义和各地人民坚决的反抗,很多已经归附满清的将领都感觉到了满清的统治不长久了,纷纷举兵反抗,比如江西的金声桓,广州的李成栋,山西的姜镶,声势都很浩大,他们也是汉人军队中战斗力比较强的部分,但由于南明没有给予支援,也没有号令天下有战略上的部署,这些抵抗最终还是失败了 。
而且后来农民起义军战败以后,起义军余部也认识到了民族矛盾大于阶级矛盾,闯军余部夔东十三家,西军余部孙可望、李定国部也反正归明,参与了抗清斗争,这几支起义军余部也是抗清势力中实力和战斗力比较强的,李定国更是两蹶明王,震动天下,要不是郑成功有私心不配合,他1653年南征广东那次(此时郑成功正在和清廷和谈,没有配合),就把南明的抵抗势力连成一片了,如果的成功的话,收复南方,重构江淮防线也不是不可能 。李定国第二次南征,败于新会,也是因为郑成功未能及时和他合兵,当时李定国兵力大概5,6万,进攻广东战略要地新会遭到了顽强抵抗,最后还是功败垂成 。李定国失败以后,郑成功率众10多万围攻南京,又错信了守将的诈降之计,结果功败垂成 。至此再也没能发起过战略上的进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