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为什么结局男主宁愿和废船一起炸死也不愿意回陆地呢?

钢琴师“宁死不从”,其实也不难理解 。
毕竟身处乌托邦,谁愿意出来呢?
身处桃花源,谁愿意出来呢?
我呢只是一个观影者,刷了数遍《海上钢琴师》,简单说下自己的看法 。如果与影评人的观点不同,与导演原意不同还望谅解 。
《海上钢琴师》重点强调了主人公的出生,本世纪初年、孤儿、海上、锅炉工收养等等,我们不难发现他没有自己的“身份”,虽然存活在世界上却不被大众社会承认 。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对了,像极了“桃花源中的人” 。
电影中情节:移民局的人来寻找主人公,主人公逃跑躲在货轮里;少年的时候,养父惨死;沉醉于音乐与世无争;音乐独特受客人追捧,甚至有人专门乘坐邮轮,来听他弹琴;战火四起,两次世界大战交相而起再也没人有闲情听音乐了 。
这条船就是一个“乌托邦”,在这里面他觉得自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外界对自己,毫无意义 。从未得到的人,不怕失去 。没有出去过的人,怎么会选择出去呢?
你说,桃花源中的人愿意出来吗?
近代欧美,远古魏晋虽然此片公映时距离二战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是世纪初期连续的世界大战,留给欧美人的阴影还未消退 。
数万人客死他乡,数十万家庭毁于一旦,到处都是孤儿寡母,父辈多年积蓄毁于一旦,即便是贵族家的女儿,也不得不委身风尘才能活下去……西欧诸国纷纷破产,沦为小国,连标榜欧洲一哥的英国也得跟小弟联合起来,其他国家更别说了 。东欧甚至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社会的巨变,年轻人该何去何从?
我很推崇中国历史 。因为信史的漫长,让中国经历各种各样的困局 。当今世界的诸多事情,在古史中基本都能找到“类似”事件 。
世界大战后的欧美何其相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
我们从西周算起,西周、东周、秦、汉哪一个不是威慑四海的大国 。即便是之后比较孱弱的三国,国内诸侯争霸,曹操千骑跋山涉水灭了乌桓部落,国力何等强大 。
东晋,李代桃僵接着连灭两国 。这时候“天子”的实力已经不足以制衡周围的少数民族 。周围少数民族乘虚而入,魏至隋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佛学、玄学、道家、已经中亚希腊文化互相影响,局面非常复杂 。
身逢乱世人们将何去何从?
中原王朝第一次遭受这样的劫难,欧洲也是如此 。欧洲征服世界的历史应该从地理大发现算起,偏居一隅的西班牙、葡萄牙首次瓜分全球,欧洲战车在各大洲就没有遭受过阻挡、奥斯曼土耳其?印度?中国?都不值一提 。
四百年的兴盛一朝结束,日不落帝国分崩离析,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
人们面对困局首先想到的不是改变,而是逃避 。
《海上钢琴师》、《桃花源记》反映的就是人们普遍的想法,逃避世界 。
高墙之下主人公在年少时期就生活在邮轮上,从没离开 。长久的与世界脱节,产生的恐惧 。
这像什么呢?被长久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即便打开门,它也不会去飞翔 。
另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刻画的很好,情节比较类似 。
年老的布鲁克斯假释出狱,却因为长久的脱离正常社会,而与世界格格不入 。在肖申克他是受人尊敬的图书馆理员,在外界他是一个犯关节炎的罪犯,既然如此何必出去呢?
瑞德说出了他们的心声:“这些墙很有趣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
长久的生活在邮轮上,1900已经凭此而活 。主人公1900曾自己要求下船,但是站在船舷上的时候,他后悔了 。转身返回自己的邮轮 。朋友问,你看到了什么让你后悔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