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刘惜君的EP专辑《硬地之美》?

一个是主流音乐唱功的代表,一个是独立摇滚圈口碑在外的名团 。这样的合作在如今的时代,倒也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从总量上来讲,还是少之又少 。毕竟,双方各有各的江湖、各有各的天地 。对大部分歌手和乐队来讲,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如果要去舒适区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或许会很精彩,但或许……也会留下无奈 。
他们,一个是名叫刘惜君的歌手;一个是P.K.14乐队的主唱和主创杨海崧 。他们原本“各自生活的自在,毫无关联的存在”,但却因为《硬地之美》这张EP专辑,成就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存在 。
这个存在的结果,就是音乐圈常常被提及的一个词——可能性 。所谓可能性,就是歌手和音乐人内在的一种潜能,只是因为缺少一个契机,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 。这种可能性,有可能一辈子都被埋没,却因为某种机缘巧合,最终被呈现出来 。
比如《硬地之美》的三首作品 。
《硬地之美》这张EP专辑的三首作品,均为杨海崧完全词曲创作、编曲和制作,并由文予真(鸟撞乐队吉他手)、施旭东(P.K.14乐队贝斯手)、李子超(The Molds和Sleeping Dogs乐队鼓手)、Alpine Decline二人组(模块合成器、风琴、电钢琴)完成演奏 。从合作的表象来看,这更像是杨海崧和乐队做了三首新歌的伴奏,并交给刘惜君演唱,这种操作和主流音乐圈的定制歌曲,很像是一种模式?
事实证明,并不是!这一次刘惜君与杨海崧的合作,不仅是一次深度的音乐合作,甚至更像是一种全新的音乐共创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无尽》更像是一张主唱与音乐都很鲜明的乐队作品,就如同是杨海崧的又一支分支乐队,也好比是刘惜新组的一支分身乐队 。
虽然只有三首作品,但《硬地之美》这张EP专辑,却像是用三个独立的音乐文本,组成了一个指向明确的概念 。《假如》就像是一个引子,这既是专辑的入口,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按钮,让人由思考开始进入《硬地之美》这个独立的音乐世界,而不仅仅只是感官的听歌而已 。
《无尽》和《长夜》,则像是硬币的两面,它们虽然呈现的都是“欢喜”这个命题,但使用的却是两个视角 。《无尽》更像是在陷入中,表达顺其自然的被动,那种被牵引的美感;而《长夜》又提供了一种微光的出口,呈现那种未尽的希望 。而这两首作品虽然音乐意识上很现代,但在概念思维的体现上又很东方、很哲学,很像是将“无为无不为”的意象,融入到了作品的创作里 。
专辑于音乐上,亦有正向和反向的双向操作 。在音乐制作上,杨海崧无疑是逆时代而行的,摒弃现代的电子音色,在摇滚三大件的基础上,只是采取模拟音色的模块合成器,进行音乐氛围的渲染和铺陈 。再加上用开盘母带和One Take的方式进行录音,也让整个的音乐流程,就像是回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 。
事实证明,这种逆时代的技术,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逆而逆的态度 。模拟音色的质感,加上摇滚三大件野性但张力十足的密度,既复活了摇滚乐黄金时代的原始音乐质感,而且因为空间感的充盈,让刘惜君的声线,同样有了更多共创和发挥的余地,从而让人声和音乐真正起到了互补和互动的立体对应 。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惜君这次和杨海崧的合作,并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复古和复刻,而是在传统的精髓特质基础上,重新寻找一种新的音乐碰撞,激发未知的音乐可能,从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正向拓展 。
就像《假如》,刘惜君在急促的鼓点和吉他Riff中,依然表现出如指挥般的牵引力 。空灵的胸腔和鼻音共鸣,却依然带来一种硬气的质感,像一把刀子一样唱出去想、去爱、去恨的固执和坚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