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行炼气的原理与功法( 二 )

道家修行炼气的原理与功法
打坐道家练气 , 常用功法中有胎息法 。此法早期道教即流行 。《后汉书·王真传)记东汉时已有人"能行胎息、胎食之方 。〃所谓胎息 , 指胎儿于母腹中以脐随母呼吸 , 而不用口鼻 。这在常人当然不可能做到 , 因而流行之胎息法指口鼻极其轻微之呼吸 , 将呼吸炼至极为轻、细、绵、长 , 气达丹田 。葛洪于《抱朴子·释滞》中对胎息有很好的说明:"得胎息者 , 能不以鼻口嘘吸 , 如在胞胎之中 , 则道成矣 。初学行气 , 鼻中引气而闭之 , 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 , 乃以口微吐之 。及引之 , 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 。常令人多出入 , 以鸿毛著鼻口之上 , 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 。渐习转增其心数 , 久久可以至千 , 至千则老者更少 , 日还一日矣 。”自魏晋以至唐宋 , 习胎息者 , 颇为盛行 , 有关胎息之著述妇《胎息经》、《胎息铭》、《胎息精微论》等 , 其著名者不下十余种 , 大致为宋人编辑之《诸真圣胎神用诀》 , 辑录修炼胎息之道家经验口诀三十余家 。(见《道藏》570册) , 对胎息之玄理、要领、效验作了充分论述 。但对胎息方法之正确把握 , 仍不出葛洪之论述 。宋文豪苏轼亦精研胎息 , 并有切实体会 。他亦认为如纯然闭息 , 不但难为 , 且易伤生 。他反复体会孙思邈之论述:"吾默然而深思其旨 , 曰:夫闭气于胸膈使息之出入 , 动而不动 , 氤氲缥缈 , 若熏炉之烟 , 烹鼎之气 , 出入自如 , 无呼吸之者 , 此鸿毛可以不动矣 。
道家修行炼气的原理与功法
故心不起于念 , 虽过乎三百息 , 斯亦可也……吾虽勒也 , 然不闭也 , 其息至于数百 , 则出者加少 , 其不出者加多 , 内守充盛 , 血脉通流 , 上下相灌输 , 而吾之养生之理得矣 。〃(宋.曾糙《道枢.众妙篇>)苏氏之理解与葛洪之说完全一致 , 盖均来自实际体验 , 其关键正如《胎息铭》所谓"吐惟细细 , 纳唯绵绵 。”胎息为道家炼气中较普遍之功法 , 其根本特征即呼吸之轻、细、绵、长 , 至今仍见于许多气功法诀之中 , 为道家内丹养炼之重要基础功法 。道家修炼功法至唐以后有重大之发展 , 即“内丹〃功法之创造 。内丹功法承继道家传统之守一、吐纳、行气、坐忘等修炼方法之精粹 , 以人之精、气、神作主要炼养对象 , 通过先天气、后天气的锻炼 , 使三者在体内凝聚成丹 。内丹一词 , 始见于南朝《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云:"借外丹力修内丹 , 欲安众生先自安 。”唐末五代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抟等著名道家为内丹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 宋元以后 , 内丹盛行 , 流派繁多 , 成为中国古代道家炼养最重要之体系 。其基本原理为:"顺则生人生物 , 逆则成佛成仙 。”即认为太初无形无象之道 , 即真元之气 , 此气化为阴阳 , 阴阳再生成三 , 三衍生万物 , 此即宇宙之生成 , 道家谓之顺行 , 即有生有死 , 生生不息之道 。道家创内丹 , 据上述顺行生成之道逆而行之 , 即炼精化气 , 炼气化神 , 炼神还虚 , 由三合二 , 由二合一 , 一归无极 , 重返本源 , 修真成仙 , 永离死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