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宰相武元衡上朝路上遇刺身亡,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阴谋?

武元衡出生的那一年,大唐刚刚收复两京,而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刚刚在和史思明的相州之战中失败,安史之乱还要再过四五年才消停下来,只是,安史之乱并没有真正被平定,其后遗症就是藩镇割据 。而武元衡之所以在上朝路上遇刺身亡,正是因为他主张削藩,主张平定淮西 。
武元衡是武则天的曾侄孙,出生于758年,武元衡自幼就天分极高,才华横溢,27岁的时候状元及第,出任华原县令,政绩不错,后来得到唐德宗李适的赏识 。做了比部员外郎,在刑部比部司掌登记户口、田地、赋税等的账册 。在这一年之内,武元衡连升三级,一直做到了左司郎中 。804年成为御史中丞 。
李适很赏识武元衡的才华,甚至对左右的人说武元衡有宰相的才能 。但在德宗一朝,武元衡并没有拜相 。805年正月,李适去世,李诵继位,即唐顺宗,李诵急于改变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政的局面 。启用主张改革的“二王刘流”(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这是一个士族与庶族联合在一起的改革派 。王叔文改革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削藩和打击宦官,但王叔文又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朋党之路,这样改革显得并不那么纯粹,而在王叔文拉拢同样主张削藩的武元衡时,却遭到了拒绝,武元衡不愿意卷进朋党之争中,他始终对皇帝效忠 。
当然,李诵这个皇帝也实在当得憋屈,在太子之位上熬了26年,却只在皇帝位上做了七个月,八月的时候就被宦官俱文珍逼着让位于太子李纯(唐宪宗) 。李纯继位后,武元衡得到重用,并成为宰相 。
807年,在蜀地待了一年的高崇文请求到边疆去,高崇文曾在806年奉命平定西川节度副使刘辟叛乱,并在同一年平定叛乱,充当剑南西川节度使 。高崇文刚开始入蜀平叛的时候治军很严,秋毫无犯,不允许军队骚扰百姓,但经过一年的时间,高崇文自恃功高,在即将离开蜀地的时候,把金银财宝、歌姬舞女、能工巧匠都搜罗了个遍 。奉命接替高崇文的武元衡一入蜀就不得不面对当地人不信任的眼神,不过武元衡立下了军令状,要在三年之内充实府库,并让百姓富起来 。三年之后民殷府富,当地百姓纷纷归附,但武元衡一直在蜀地待了七年,这七年里,他发现了裴度这个人才,传说中还和薛涛有过一段情 。
七年后,武元衡回到长安,仍然是宰相,当时同为宰相的李吉甫、李绛经常吵得面红耳赤,而武元衡侍中不偏不倚,很得宪宗李纯的信任 。宪宗在继位之后,也是致力于削藩,而武元衡一直坚定的支持削藩,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很多节度使起兵造反 。浙江节度使李锜请求朝见又改变主意,宰相郑絪觉得不用理会李锜,而武元衡则认为应该催促他赶快进京,倘若李锜有反心的话,一定会反叛 。果然宪宗要求李锜赶快进京,李锜起兵造反,好在朝廷早有准备,不过月余就被平定 。
而到了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其子吴元济在没有告知朝廷的情况下自己掌了兵权,起兵叛乱,消息传到朝廷,武元衡是坚定的主战派,宪宗在815年正月决定让武元衡统领军队去蔡州平叛 。朝廷要攻打湘西,引起了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等割据势力的恐惧 。他们表面上支持朝廷的决定,暗地里却支援吴元济,李师道认为宪宗之所以下定决心攻打湘西,就是因为有武元衡这样的主战派辅佐,如果武元衡死了,其他的宰相谁也不敢再主张对蔡州用兵,相反他们会说服宪宗停止对蔡州用兵 。
于是李师道就和幕僚研究如何秘密刺杀武元衡 。六月初三的清晨,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天空更暗一些,长安城更寂静一些 。宰相武元衡收拾妥当出门去上朝,上朝的队伍走到靖安坊东门时候,突然暗中传出一声“灭烛”,顷刻间侍卫们手中的灯笼就灭了,四周一片漆黑,导骑被箭射中落马 。而武元衡也被从树下下来的刺客用棒槌打中了左腿 。纷纷而至的刺客们已经把为数不多的侍卫都吓跑了 。而其中一刺客牵着武元衡的马往东南走了十余步,然后把武元衡刺死,并将其头颅割走去邀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