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吞阳记版

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
在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周朝,
周又分东周和西周,有个典故大家和熟悉,
烽火戏诸侯,谁干的,周幽王 。这位周幽王就是西周的最后一位皇帝,东周的第一位皇帝是其儿子,周平王,这位周平王干的什么事,弑君杀父 。东周和西周的分界线为什么是这爷俩,有说是因为迁都的,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
有说是因为周幽王以前的周朝国力强盛,自周平王以后六百年左右国力有名无实了
总之,周朝是在这爷俩手里分成东西了 。周平王为什么弑君杀父,他是嫡长子,本应继承大统,还记得烽火戏诸侯的事,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没有把太子立嫡长子,而是立给了褒姒的儿子姬伯服 。周平王的舅舅反了他爹,诛伯服,把周平王扶上王位
东周六百年左右,又分成春秋战国两个大时代,资治通鉴的第一篇就是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又是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 。赶考先生一直纠结,司马光为什么,为什么不把烽火戏诸侯作第一篇,为什么不把武王伐纣作第一篇呢?是因为这是礼坏乐崩的开端?还是因为这是战国的开始?司马光先生的初衷不必太在意,赶考先生倒是以为,战国以前的政事提炼资于政道的事不精,不厉
资治通鉴顾名思义——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
三家分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春秋五霸是秦宋晋楚齐,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分晋这三家呢就是韩赵魏 。
鉴 第一卷上  写的是三家分晋,原文是 个小故事组成,这中间有几段都是“臣光曰”也就是司马光先生的评语,不做评议,假如评议那就是用会议落实会议,乏味的很,
1.
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 。斗争过程中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 。剩四家,智,韩、赵、魏 。智家又是四家中最强盛的,后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智家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不同意,智国认为智瑶-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 。有这个五个长处,但是他确很不仁厚 。不能立,智宣子不听 。立智瑶为继承人,后文书果然智瑶葬送了智家,
这个小故事,赶考先生认为,并非智瑶的不厚道葬送了智家,试想一个人有厚道这个优点就成一番事业,霸业??滑天下之大稽
试问哪代帝王是靠厚道起家的?教人从善罢了 。厚道重要还是狡诈重要?说一句废话都重要,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厚道 什么时候狡诈,最重要 。什么时候四字是不是很含糊,人生关键的就几步,以江山为例,这一战事关得与失,那就无所不用其极,前期还是要厚道一些的 。
2,赵简子选继承人,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 。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 。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习;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 。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
故事1和故事2是矛盾的,难道无恤不是工于心计,难道无恤不是投其所好,伯鲁挺厚道的不争名夺利,迷迷糊糊的,不厚道吗?赵家人为什么不立一个厚道的,赵家人可能怕
伯鲁的厚道撑不起赵家的天下吧,曾几何时赵家人也立了一个厚道的,奈何风云际会一直貌似厚道的人,显的是霹雳手段 。
(感谢关注公众号吞阳记3)
3  赵简子派尹铎去晋阳,临行前尹铎请示说:“您是打算让我去抽丝剥茧般地搜刮财富呢,还是作为保障之地?”赵简子说:“作为保障 。”尹铎便少算居民户数,减轻赋税 。赵简子又对儿子赵无恤说:“一旦晋国发生危难,你不要嫌尹铎地位不高,不要怕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以那里作为归宿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