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如何组织一场头脑风暴?

大多数市场人员、创意人员、团队管理者,包括绝大多数4A广告公司,都热衷于使用头脑风暴 。只要一提到「创意」,立刻就有人提议:
我们开个会,脑暴一下吧,看看能碰出什么好点子 。
甚至,有些时候,脑暴一下,成了一种「仪式」:接到一个Brief,一定要先开会脑暴一下,无论能不能得到有用的结果,否则就会一直觉得不完整 。
这就成了一个很吊诡的问题:
当你创意枯竭、不知从何下手时,不是去用心搜集资料、收集案例、分析问题,而是寄希望于用群体的力量来解决——如果你(或者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人)对问题已经有了完善的思路,何必用脑暴的形式讲出来?如果没有,凭什么脑暴的时候就能产生?
要知道,无论任何形式的头脑风暴,都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浅 。
这是由脑暴的本质决定的 。
一场「恰当的」头脑风暴,有这么几个要求:
短:最长不超过一个小时,因为脑暴对精力消耗很大,时间拉得太长会特别疲劳;
快:畅所欲言,不对思维作过多的限制,也不需要做深入的思考,先把点子抛出来;
避免负反馈:不能对其他人的点子作评论,尤其不能发表负面的评价 。
那么,脑暴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其实也非常明显了:
通过脑暴,你可以收集到大量零散、粗糙、简单的想法,它们的数量和范围可能很广,很可能天马行空、羚羊挂角,但在深度上则普遍欠缺 。
这样的想法真的有价值吗?
很多时候,其实没有多大价值 。
实际操作中,我们缺乏的,往往不是某个非常有突破性、非常难以想到的角度,而是一个可行、清晰、简单易懂、却又非常契合品牌和受众的洞察 。它需要的并不是广度,而是深度 。
举个例子,当你给一个品牌写slogan时,你需要的是找到一个别人都想不到的角度吗?当然不是,如果一个slogan如此生僻,那它还怎么传播开去?
你需要思考的,是这些:品牌的竞争优势是什么?目标受众的痛点是什么?两者能如何最有效地连接起来?用什么样的表述,能承载最大的信息量?能传达想表达的形象?能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能兼顾力度、美感和韵律?能让受众迅速理解、认同并接受?……
【你觉得如何组织一场头脑风暴?】诸如这样的思维逻辑,并不是5个人、10个人、50个人碰一下就能得到结果的,它需要的是长时间专注、深入的思考 。
一句好的slogan,往往要采取多种修辞手法——比如双关、拟人、比喻,以达到「承载更大信息量」的目的 。你读到这个句子,立刻产生最初步的联想,这是一层;品味句子的内涵,会有进一步的感悟,这是第二层;将句子和品牌联系起来,会觉得非常贴切、巧妙,这是第三层 。
这样的效果,有可能在一个脑暴中产生吗?当然不可能 。这需要一个文案,长时间、反复锤炼自己的句子,10遍,20遍,50遍,才能出来 。
同样,当我们做创意时,重要的是什么,是这个点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吗?不是的 。如果看了足够多的案例,你就会发现,许多漂亮的创意,提炼成一句话,其实都差不多,并没有太大的本质差别 。
换言之,大家的点子,其实都差不多,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 。
那么,是什么使它们成为成功的案例呢?是执行 。
怎么让这个创意落地,怎么呈现出来,怎么跟品牌联结——这些,也不是脑暴能够解决的 。
退一步说,就算只是想通过脑暴得到一个创意,也是很有限的 。因为:绝大多数通过脑暴产生的点子,其实都非常肤浅和平庸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