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如何组织一场头脑风暴?( 二 )


为什么呢?非常简单,因为脑暴的本质,其实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所思的一切,都会在大脑中留下印象 。有些印象较为深刻,或者记忆较为鲜活的,在我们激发表层思维的时候,就更容易被调用 。这些素材与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就产生了一个个点子 。
简而言之,脑暴的结果,源于直觉和表层记忆,本质上,是不可能有太多真正出色、漂亮的想法的 。
比起脑暴这些并不显著的效果,它带来的副作用,其实要严重得多 。
脑暴从上个世纪50年代被发明出来,它的初衷,是鼓励大家群策群力,充分调动集体智慧,避免一个人决策、下面的人照做的传统思路,但它有一个问题:
脑暴要求每个人讲出自己的想法,但做创意的人,真的都喜欢讲话吗?
我问了身边五位做创意的朋友 。他们有的是4A公司从业者,有的是甲方市场人员,得到的答案都很一致:
比起一群人在讲话,他们更愿意一个人专注思考,然后把想法写下来 。
当然,这是我的圈子,并非统计数据,做不得准,只是提供一个角度:很多做创意的人,其实性格会偏内向一点 。他们更愿意静静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追求尽善尽美;而非在人群之中,把自己未成形的点子抛出来 。
对这样的人来说,脑暴,不啻于一场折磨 。
很容易发生的情况就是:开完一场脑暴,身心俱疲,精力耗尽,也得不出任何有用的结果——因为他们的思维一直跟着冒出来的点子走,疲于奔命,也就没有闲暇好好琢磨 。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个人、那么多的公司推崇脑暴呢?
有一种可能性,是因为:脑暴将「个人的责任」稀释成了「群体的责任」 。
如果一个人想不出点子、写不出文案,是他的责任;但如果脑暴了,依然得不到好的结果,那责任就被分散到每个人身上了 。
而我们知道:责任被分散到群体头上,就等于没有了责任 。因为每个人感知到的,都是:「这不是我的责任」 。
所以,脑暴成了一种转移、稀释压力的方式 。
另一种可能性是,脑暴确实能产生一些不错的点子 。问题是,这些点子,真的只能通过脑暴产生吗?或者说,如果换成别的方式,或者让你多花点时间去思考,是不是能给出更好的想法?
这些都是未知数 。
当然,并不是说脑暴一无是处,在某些时候,脑暴这样的形式,是很有用的 。
例如,一群水平相仿、知识相近的朋友,在一个咖啡馆里,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发散思维,随意闲聊,天马行空,每个人都保持在热情最高涨、精神水平最佳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思维碰撞,会有很多好的想法诞生 。
但是,这种情况没办法人为制造,它更多的是一种恰逢其会 。人为去营造这种情况,难度太大: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难以统一,每个人的知识量、信息量难以统一,彼此之间的默契和契合度难以达到,并且,整个过程是不可控的——你很难把话题聚焦在一个问题、一个方向上面 。因为只要有限制,就会削弱总体的氛围和自由感 。
另一种情况是,在面对一些对深度不作要求、更强调直觉和潜意识的场合下,脑暴的产出是很可观的 。
最简单的例子:一个APP,用起来有哪些顺手的地方,哪些不顺手的地方?类似这样的问题,一群人脑暴,肯定比一个人能想到的多得多 。
那么,如果不提倡脑暴,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
在我们团队里,大家使用的是这样的方法:
设定问题: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有什么要求?需要遵循什么条件?
每个人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写出3-5个想法;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