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日是哪一天 庚日

庚日是如何计算的?如何计算夏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入伏的开始 , 立秋后还有一伏即为伏天的结束 。
三伏天的计算稍微复杂点 , 但是 , 只要掌握了中国传统历法的规则 , 还是很容易计算的 。 三伏天 , 一伏是十天 , 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 。 所以 , 划分三伏天 , 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 , 为第一伏的开始天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 由于天干地支配制组合日子的六十循环情况 , 所以 , 有的时候 , 初伏结束之后 , 不见得马上就会出现庚日 , 于是 , 有的时候 , 中伏期间 , 可能会超过十天 。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 , 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 , 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 ,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 ,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 , 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 ”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 , 则共有四十天 。 不管怎么说 , “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 , 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 , 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 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 ,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 “夏至三庚数头伏” , 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 。
什么叫“三庚”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 。 天干的数字有10个 , 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 壬、癸 , 地支的数字是12个 , 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 , 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 交叉配合60次 , 故称60花甲子 。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 , 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 。 由于天干是10个 , 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 , 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 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 , 今年某一天庚日 , 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 , 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
伏 , 分为初伏、中伏、末伏 , 叫做三伏 。 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 , 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 , 阳光接近直射 。 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 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 , 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 。 不过 , 每天吸热多 , 散热少 , 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 , 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 , 天气就最热了 。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三个庚日后数到第四个庚日是初伏 , 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 ,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 , 中伏天数不固定 , 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 , 中伏为10天 , 有6个庚日时 , 中伏为20天 。
伏 , 是避暑之意 。 从夏至开始 , 昼短夜长 , 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 , 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
怎样算庚日?什么是庚日庚日2113:我国古代用天干 , 地支合并记载时间5261 。 天干的数字有10个 , 是甲4102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1653庚 , 辛 , 壬 , 癸 , 地支的数字是12个 , 是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 , 就得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交叉配合60次 , 故称60花甲子 。 “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 , 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 。 由于天干是10个 , 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 , 如庚子日 , 庚寅日 , 庚辰日等 。 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 , 今年某一天庚日 , 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 。 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 , 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 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 , 分为初伏 , 中伏 , 末伏 。 这是因为夏至以后夜短昼长 , 阳光接近直射 。 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 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 , 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 。 不过 , 每天吸热多 , 散热少 , 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 , 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 , 天气就最热了 。 三伏分为:初伏 , 中伏和末伏 。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 ,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 ,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 。 初伏 , 末伏各10天 , 中伏天数不固定 , 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 , 中伏为10天 , 有5个庚日时 , 中伏为20天 。 伏 , 是避暑之意 。 从夏至开始 , 昼短夜长 , 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 , 人们常用“热在三伏”这句话来形容盛夏的气候特点 。 这种说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早在秦代 , 就把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做伏天了 。 朔日:读音:shuòrì农历每月初一是朔日 , 朔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朔月 , 朔月是看不见的 。 由朔月的第二天或第三天 , 傍晚时分在西方的天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月牙儿 , 称为新月 。 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因为采用的定朔法 , 望日可能落在十六 , 因此才会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个说法 。 )望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望月 , 望月又称满月 , 月影呈圆形 。 人们把每月朔月 , 望月这样循环的变化过程称为朔望月 。 就是农历的一个月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