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2002年1月20日五行属什么,农历2002年五行属什么(13)


第四阶段,是隋文帝开皇九年之后的五岳,即东为泰山、南为衡山、西为太华山、北为恒山、中为嵩山 。 这既有前述隋吞并江南之后政治形势的需求,从更大的背景来看,更是人们所认知的地域范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66] 。
总之,上述四岳、五岳的演变过程,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顾颉刚倡导的“古史中地域的扩张”学说符合历史的规律 。
2021年7月15日草稿
2021年8月22日晚改定
注释:
[1] 顾颉刚《答刘、胡两先生书》,原刊《读书杂志》第11期,1923年,此据顾氏主编《古史辨》第一册(北平,朴社,1931),页99—100 。
[2] 顾颉刚《古史中地域的扩张》,原刊《禹贡》半月刊第1卷第2期,1934年,此据唐晓峰等编着《历史地理学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页1—6 。
[3] 顾颉刚《古史中地域的扩张》,据唐晓峰等编着《历史地理学读本》,页1—6 。
[4] 饶宗颐《古史重建与地域扩张》,刊唐晓峰等编《九州岛》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页21—28 。
[5] 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63)之《四岳与五岳》,页34—45 。
[6] 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之《四岳与五岳》,页45 。
[7] 顾颉刚《史林杂识初编》之《四岳与五岳》,页41 。
[8] 《尚书·尧典》,据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6)卷一,页35—50 。
[9] 《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14)卷二八《封禅书》,页1632 。
[10] 《史记》卷二八《封禅书》之唐张守节《正义》,页1632 。
[11] 《尔雅·释山》,据晋郭璞注《尔雅》(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中华再造善本》丛书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卷中,页13b 。
[12] 《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页1681 。
[13] 《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之《集解》,页608 。
[14] 晋郭璞注《尔雅》卷中,页13b 。
[15] 《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卷六《武帝纪》,页196 。
[16] 《尚书·禹贡》,据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三,页185 。
[17] 清杨守敬《禹贡本义》(光绪二十二年杨氏鄂城菊湾刊本)之“衡山”条,页29b—31a 。
[18] 如臧庸《拜经堂集》(民国十九年宗氏石印本)卷一《五岳释》,页23a—25a 。 段玉裁《经韵楼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卷四《读尔雅释山论南岳》,页86—87 。 洪颐煊《筠轩文钞》(清嘉庆十一年刻本)卷四《霍山为南岳解》,页16a—17a 。 陆心源《仪顾堂集》(清光绪刻本)卷一《五岳辨》,页10a—12b 。 杨守敬《晦明轩稿》(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杨守敬集》本)之《衡山考》,页1149 。 等等 。
[19] 唐孔颖达等《尚书注疏》(台北,艺文印书馆,2007,影印清嘉庆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卷三《舜典》,页39—40 。 唐孔颖达等《春秋左传注疏》(台北,艺文印书馆,2007,影印清嘉庆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卷四二昭公四年,页727 。
[20] 案宋邢昺等《尔雅疏》(台北,艺文印书馆,2007,影印清嘉庆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卷七(页118)疏释《尔雅·释山》这一问题,即迻录《毛诗正义》此文 。
[21] 唐孔颖达等《毛诗正义》(东京,东方文化学院,1936,影印宋刻单行本)卷三三,页12a—12b 。
[22] 汉班固《白虎通·巡狩》,据清陈立《白虎通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94)卷六,页299 。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影印宋刻本)卷三八《地部·叙山》引《白虎通》,页181 。 汉应劭《风俗通·五岳》,据吴树平《风俗通议校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0),页366—367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