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八十、九十岁 。 (《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 。 ”人们根据这解释, 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 )
期颐:百岁之人 。 (《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 。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 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 ”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 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 故曰颐 。 ”)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
老师称:恩师、夫子 。
学生称:门生、受业 。 弱冠:指男子20岁 。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 冠” 。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 表示已经成年 。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 卓荦观群zd书 。 ”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来源:《论语》为政篇二 。 内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 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
六十为什么又称花甲?
干支纪年 。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 形成一循环, 通称为“六十花容甲子 。 ”亦称花甲 。 ”
古来稀:就是从古以来很少有这么长寿命的, 说明过去人均寿命要比现在短一些 。
年八十曰耊 。 字亦作耋 。 ——《说文》
则大耋之嗟 。 ——《易·离》 。 马注:“七十曰耋 。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 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 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 提孩巧相如”句 。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 形状如角, 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 借指幼年 。 在这里, “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 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 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 形如两个羊角, 故称“总角”) 。
童龀[chèn]:龀, 《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 可以看出, 孩子乳牙脱落, 长出恒牙, 称为“龀” 。 “童龇”, 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 也有说成“髫龀”的, 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 男皆封侯, 女为邑君 。 ”
九龄:为9岁 。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 初夏还不是盛夏, 比喻人还未成年, 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十三:为13岁 。
及笄:笄[jī], 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 就把头发盘起来, 并用簪子绾住, 表示已经成年 。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
结发:束发, 扎结头发, 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 女子15岁束发而笄, 表示成年 。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
志学:为15岁 。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 ——《论语·为政》), 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 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 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 扎成一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燕麦片的功效和作用 燕麦片的营养价值
- 牛奶一天喝多少最好 牛奶的功效和作用
- 潜行狙击结局是什么?
- 在任达华主演的电影里,“黑社会”题材的影片不少,这是为什么呢?
- 唐砖李安澜结局是什么?有和主角产生什么关系吗?
- 寒蝉鸣泣之时的you是谁唱的?
- 快退休了,想买一个大踏板,最好是进口的。有什么推荐?谢谢?
- 《时间简史》写的是什么?
- 鸡蛋千万别跟这些食物搭配食用
- 古人是怎么计算时间的,根据什么来判断时辰和年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