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说,世间有两种人,要么不解思维即任意去做,要么悬空思索不肯躬行 。
而他,砥砺自己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
他自己后来总结说,我43岁以前,做事还尚有乡愿意思(考虑个人得失) 。现在开始,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即便天下人都说我太狂,我也只依良知行事 。
30岁之前,王阳明的人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
说得直白点,就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
他少年时期喜欢习武,不肯专心读书,总是偷偷溜出去做孩子王,左右调度,如战场上排兵布阵一般 。
父亲王华见了,很生气:“我家世代以读书显贵,用得着这个吗?”
他反问一句“读书有什么用”,把老爸气得够呛 。
后来一度喜欢诗文,打算做一个才子文学家 。
不过,很快就又兴趣转淡 。他的文友们颇感惋惜,他笑着说,即便学如韩愈、柳宗元,不过为文人,辞如李白、杜甫,不过为诗人,都不是第一等德业 。
口气很大,然而什么是第一等德业,他心里其实也很懵圈 。
他对当时流行的程朱理学感到不满意,想用实践去验证这些大学问,结果一无所得 。
最典型的道理是“格物致知”,于是他对着父亲官署中的竹子,格了三天三夜,只格出一场病来 。
他曾在九华山寻访著名的仙家,好不容易找到了两个奇人,一心想跟人家学习 。结果,一个说他“官气未散”,另一个只对他说了句玄语“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两个好秀才” 。没了 。
他还曾是一名佛系青年 。
一直到30岁之后,确切地说是在31岁的时候,他才感到佛系、道系都不靠谱 。
阳明心学诞生后,王阳明兴办龙冈书院,授徒讲学,声名远播,后又受到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的邀请,讲学于贵阳书院 。此后,王阳明的“心即理”不断延展,渐渐产生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这是他心学的第二大层次 。“心即理”,可以说是心学的基石,“知行合一”则是心学重要的发展 。
知,指的是良知、真心,那如何获得呢?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 大学》他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意思是说做圣人的道理我自己心里本来就具足的,之前是因为我在外面的事物中去找这个“理”,所以这是完全不对的啊 。这个故事被称为“龙场悟道” 。
他说的这句话,简直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翻版,慧能大师说的是“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所以,圣人所悟的都是一回事,都是那个真心本性,就是那个“知” 。
此后,王阳明将朱熹的理论整个推翻,指出:“天理即是人欲”,完全把朱熹理学思想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观点彻底扭转 。这又和佛教的“烦恼即菩提”的道理不谋而合 。
他认为“理”不是在万物之中,而是在人的真心之中,所以他的格物说就是:“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 。”
白话来说,就是这个真心是身体的主,意识是由心产生的,知就是意识的本体,物是指意的作用 。
所以,格物指的就是去除自己的念头,致知就是恢复本来具足的真心,真心就是良知,这就是心学的核心观点:致良知 。
什么是知行合一的行,如何行:
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都按照良知的状态自然而行 。
王阳明指出:“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枸杞红枣泡水喝的害处 枸杞红枣泡水喝的禁忌
- 春日的古诗意思是什么?
- 克里斯文斯主演的电视剧《非常人贩》共几部。第二季怎么搜不到?
- 周星驰的《审死官》的结尾是什么意思?
- 有治愈系的游戏可以推荐吗?
- 黑枸杞如何泡酒 黑枸杞泡酒的功效与作用
- 辛弃疾不仅诗词写得好,更是武艺高强,哪首诗是他自己的写照?
- 枸杞子的副作用与禁忌
- 马海毛是什么毛?
- 董明珠的口罩质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