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新陂乡《移陂村志》之风土民俗
第一节 宗祠、广场
一、姓氏宗祠(厅堂)
移陂居民都是客家人,保留着许多客家特色,但有三种客家特色在这里显得格外突出、格外显眼,那就是移陂的谱牒文化,宗祠文化和广场文化 。 谱牒文化前面已讲过一些:关于各姓始迁祖、族规家训等,这些都是谱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面还有关于各族古时职官、名人,现代大学生等记述,这也是谱牒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 因此,关于移陂的谱牒文化这里就不再赘述,仅就移陂的宗祠文化和广场文化进行阐述 。
宗祠文化历史悠久,南宋以前宗祠主要存在帝王家中,帝王用以奉祀祖先的地方叫“太庙”或“家庙”;到了南宋时期,被称为“圣人”的理学创始人之一朱熹大力提倡和推动: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官员,各家族都要按规矩建祠堂、修家谱以奉祀和记念祖先;到了明朝,嘉靖皇帝正式颁发圣旨“许民间皆联宗建庙”,从此,宗祠文化和家谱文化进入了汉族人每个家族、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古代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流传到千年之后的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宗祠是安奉祖先灵位,供后裔子孙永远祭祀祖宗的地方,祠堂作为一个家族的象征,其含义和意义是非常深远和重要的,是族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要的精神遗产和精神基础;在传统和现代都有着提倡尊祖孝亲、感恩报效,睦族和邻、团结交流以及弘扬传统道德,传承村落文化和乡土民俗的重大作用;宗祠是家族变迁史的集中地,是家族内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地域内的民俗博物馆;家庭、家族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因此,发展宗祠文化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民俗文化、升华民族精神也有着重大意义 。
在江南的客家人,从北方中原躲避战乱、千里迢迢来到江南定居创业,一般来说都是聚族而居,一个屋场或一个村小组内所居住的大都是一个家族或家族内的某个宗系房支,正因如此,每个屋场或毎个村小组都会建有一个祠堂或厅堂,以作为纪念奉祀祖先,维系宗族亲情的场所,所以宗祠文化是江南客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色,而这个特色在移陂又显得格外突出、格外醒目;如坳脑组李姓、丰(枫)树组郭姓、谢屋组谢姓,车坝组丁姓、陂潭组丁姓、圳口组丁姓、下盘组丁姓、印坵组丁姓,都是在一个村小组建有二、三个宗祠,这在客家聚居地也是比较少有的 。 因此,宗祠文化、广场文化和谱牒文化一起增添了独具特色“移陂文化”浓郁的客家风韵, 这众多的宗祠美仑美奂、各具持色,成为了移陂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移陂打造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增添了许多令人赏心悅目的景点 。
(一)丁氏伦宪堂宗祠:座落在苍下组老苍下,座向:壬丙兼子午,兴建时间:约贰佰余年前,建祠首士:丁伦宪;重修时间:2017年竣工;建筑结构:砖混结构、琉璃瓦屋面;建筑面积:壹佰叁拾余平万米;总投资:柒拾余万元,重建首士丁良清 。 理事会成员:丁克辉、丁良平、丁良春、丁仁水、丁二寿、丁克珍、丁良军、丅振华 。 所辖后裔总人囗:柒佰余人,其中鸿丅:叁佰玖拾余人;分布在小溪鹅婆、木坑、木穴地、新、老苍下 。
(二)刘氏玉侣堂宗祠: 座落在陂角组, 原建时间不详, 重建于2021年, 首士姓名未详, 理事会成员有刘雄飞 。
(三)丁氏少川公祠:座落在社背组比社背屋场,兴建年月不详 。
(四)丁氏斯验堂宗祠:座落在大坪脑组,土木结构,座东向西,约八十平方米,约建于清未民初,因年代久远,现已属危房,所辖后裔总人口230人,其中鸿丁130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坟墓 阴宅造型集锦
- 最新给小儿取名大全 内外兼修的小孩名字
- 360浏览器兼容性视图设置在哪里设置
- diy丰胸食谱 木瓜牛奶蒸蛋让丰胸减肥更兼容
- 平原地区如何看阴宅祖坟和阳宅房屋的风水
- 阴宅阳宅哪个重要
- 学术观点李伟荣.夏含夷与易学研究——兼及典籍翻译与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 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的区别
- 怎么样去看一处阴宅或阳宅的风水吉凶好坏
- 入夏穿衣怎么兼具优雅和减龄?只需掌握这3方面技巧,立马变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