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几年为什么吴京导演和参与的电影都能火呢?( 二 )


这就是第二个原因:内行求稳,外行求变 。
原因二:因为热爱,所以敬畏
吴京从小上的武校,算是三人中文化功底比较弱的,所以采访人员在采访他时,特意提问“两部《战狼》都是您自己编的剧,这也是自己学的吗?”
吴京的回答是“学啊,不懂就翻书 。编剧的“红宝书”、《作家之旅》这些书我都有,就去寻找里面的脉络、研究编剧的公式 。自己写了初稿,再找专业的人过来聊、一起修改,融百家之长 。”
在电影各种职能中,编剧属于那种看起来人人都能插上一脚,但实际上门槛特别高的行当 。所以对于编剧的态度,特别能看出一个导演是否愿意怀着对电影的敬畏之情,不断学习 。
三位导演同时是三部电影的编剧,不是挂名,也不是陈凯歌那样找一堆大编剧,最后自己组合一下,而是非常尊重剧本,亲自打磨每一个镜头,饺子跟彩条屋“打磨剧本”,磨了66版;《流浪地球》的剧本前后写了近百万字,有一个镜头修改了251稿——三部电影的大卖有一半源于剧本的扎实 。
“过度”的投入只出于一种心态,因为热爱,所以敬畏;因为敬畏,所以转行者更愿意耐心打磨每一个细节 。
我们对于职业的态度就像光谱一样,有两个极端,“蓝端”是当成谋生的工具,讲究投入产出比,“红端”是出自内心的热爱 。可以说,大部分人都介于两者之间,只是有人“偏红”,有人“偏蓝” 。
专业人士往往是从大学就选择这个专业,有一个“路径依赖”的心理,就算不喜欢,考虑到职业转换成本太高,也就继续做下去,至于结果好不好,完全依赖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这种工作态度往往是比较理性的,总体“偏蓝” 。
而非专业人士转到这个行业,一定是有高度的热爱才能做到,另一方面他们付出了高昂的“职业转换成本”,内心总是希望结果比好更好,才能对得起自己,他们的工作态度除了同样重要的专业精神外,往往需要更大的热情投入,总体上“偏红” 。
当然,任何专业都不会是只要一腔热情,就能把事办好,而类似医生、建筑、高端制造等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转行者很少见 。这就是第四个原因:这是一个天赋与努力更重要的行业 。
5/6
原因四:有些行业需要“多学科思维”
电影和医生是职业的两个极端 。
只要有机会经过七年的正规医学院的专业训练,大部分人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可如果少了这七年的学习,就算把你交给最好的医生学徒,你也当不了一个好医生 。
电影这个行业完全相反,它需要的是艺术天赋,需要的是追求完美的性格,而科班训练并不那么重要,因此天生适合就转行者 。
大部分对创新要求比较高的职业,都有这个特点,就我最熟悉的广告行业,一半的人都是转行过来的 。
这一类行业还要求从业者具有“多学科思维”的特点,善于从其他领域获取创新的灵感,因此,“Know How”比“How”更重要,“方法论”比方法更重要 。
饺子自己就认为,虽然他不喜欢医学,但学医的背景还是令他更有耐心,做事更严谨,非常符合动画这个行业“慢工出细活”的特点 。
6/6
你能到多高?
也许很多人不承认,专业给他们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混圈子”,特别是像影视圈这种“人带人”的行业,人脉是工作的最大保证 。
所以,学院派的电影人还有一种倾向,更看中电影圈子的看法而非观众,而圈子里评价一部作品主要是艺术价值 。但电影对于观众只是一种娱乐活动,有没有艺术价值并不那么重要,这就导致学院派的电影,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在普通观众看来,一装二作,脱离观众,缺乏共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