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
《庄子》中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我们今天还用得很多,大多是用来指代对一件事情,或者对一个人完全失望,以至于进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 。
就是随便你怎么样吧,反正已经与我无关了 。
现在对于“心死”的解释,基本上就是认为个人完全失去了对目标的兴趣和动力,心如古井,不起波澜,有如一潭死水 。
现代大众理解其实很简单,还有什么比心死更让人悲伤的事情吗?
没有了 。所以这是形容悲哀、悲伤到了极致 。
不过这是口头理解,实际上官方的解释并非如此 。
现代意义是:指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
也就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
心死:指心如死灰的灰烬,思想顽钝,对周围的事无动于衷 。
这里的解释就比单独的情爱之伤要广阔多了 。我们对社会丑恶现象的习以为常,我们对世风日下的冷漠旁观,基本上都可以划入“心死”的范围,这种行为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哀——瞬间整个认识就上了一个层面,远比在感情中的绝望更加有高度 。
很明显这是对文言文的世俗化,因为我们上溯根源,就会发现庄子的本意确实要高邈得多——原本是基于道家生死观的认识,而并非浅层情感希望、失望之中的变化 。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 。
我们要真正理解这句话,首先得搞清楚庄子的生死观 。
老庄道家思维中,老子探讨“道”和“德”的含义,涉及的是宇宙万事万物的起始、衍变及规律,提出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相处的“至善”原则 。
老子的思想是一种底层的哲学思维 。
庄子则是以老子人与自然的思维为起点,更多地关注人的生死,以及在他的生死观之下的人类价值体现 。
庄子认为生死本一,并没有区别,生死的区别只是存在的状态不同而已 。不仅生死如此,万物也平等如一,此为“齐物论” 。
在庄子看来,一个人是由精神和肉体两种元素组成 。咱们用写文章打比方,即内容和形式 。而作为形式的肉体,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为其他的形式,比如风、气,这只是“道”的形式转换,并不代表着“道”的消失 。
而这种转换,在平常人看来,就是死 。
为什么他老婆死了,庄子不但不悲哀,还“鼓盆而歌”?因为他认为夫人不过是转换成为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罢了 。他没有死的概念,自然没有生离死别的悲哀——这种思维被用来安慰活着的人,实在是属于大众对死亡无可奈何地接受 。
因为无可奈何,所以无法不悲伤,只能减弱而已,而庄子是真的从内心就没有悲伤,表现看起来相似,其实对事物内核的理解完全不同 。
这种肉体消失转化,就是形式的转变,为了写出来让后学看懂,庄子使用了“人死”这个词 。
那么“心死”,自然是指精神方面的死亡、丧失 。比如失去上进心、失去思考能力,失去辨别能力,也就是说关于思想的任何活动都停滞了 。
用现代医学的例子来说,“心死”是“脑死亡”,而“人死”是器官衰竭死亡 。
那么是“脑死亡”可怕,还是人体功能丧失可怕呢?
都一样可怕 。
但是人体功能丧失有全部和部分,部分者缺手缺脚,那可比脑死亡要好多了,甚至还可以正常生活;严重的全身瘫痪,可只要没有“脑死亡”,就有活下去的希望,有求生意志——因为精神还在,因为心没死 。
这样简单地类比,是不是就可以说明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心死”,而“人死”要稍微次之呢?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误杀》这部电影说是时间剪辑,但是监控里面的时间是真实存在,有谁懂是什么原因?
- 如何理解《小丑》的结局?
- 痛苦全家桶?劝你不要看《亲爱的小孩》
- siri唱ppap怎么设置 siri唱ppap设置方法
- 《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 综艺《新生日记》中姜潮和麦迪娜夫妇的偶像剧般的生活,你们是怎么看待的?
- 电影《假如爱有天意》,称得上是一部怎样级别的电影?
- 黄海波还能复出吗,《媳妇的美好时代》《咱们结婚吧》《永不磨灭的番号》多经典啊?
- 《凡人修仙传》大电影2019年是不是凉了?
- 《斗罗大陆》中的破坏之神周维清和罗刹之神比比东,两个邪神系里的一级神谁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