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凌易心通源论( 三 )


心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天人合智 。易学通过心才能抵达天地万物,而心学之最高境界亦是天人合志,人与天齐,人天智慧等量齐观,才是心学的最高追求 。
儒家文化,自孔子之后,孟子荀子等,都走了与易学会通的路,只是到后来,儒家慢慢成为官方哲学,承担的政治训导、社会教化功能太多,逐渐隔离了易学之智慧,但扬雄、王通、李翱、周敦颐、程颢、陆九渊、王阳明等圣贤,则时时从易学中吸取养分,他们也是心学的重要源头活水 。以天人之学著称的邵雍更是心有易道,他说:“夫易者,一也,易之一,即道之中 。中者,人之心也 。故云:天象一中生造化,人从心上起经纶 。所以为先天之学也 。”又云:“先天之学,正其心,平其气,无私于心,无反于义,义理融会,其道中正,即物穷理,而尽性知天之学亦在其中矣 。”
研修心学修的天人合一之易道,心与天齐是最高的易学,易与心通是最高的心学,心易互心互易,互通互连,正是心学之高明,易学之落地处 。
 
后论
近年以来,学习阳明心学的越来越多,起码不低于五十万,而真正能弄懂的不足万分之一,无论是那些所谓的编书的考据的权威学者,还是《百家讲坛》的心学名人,都未必真懂心学,那些江湖野狐禅,靠胡吹心学来牟利的就更不用说了,泱泱大国能有五十人学通心学,已算是幸事 。
心学之学,其实和易学一样,必须经过研学、实修、实践三条路径去做,三者互为交通,缺一不可 。研学,就是要在学术理论上过得了关,不但要博,而且要专,同时还要思想创见 。实修,就是要和心学同频通气,修炼心性,还原于虚空 。实践就是要在人间行道,解决实际问题,开万世太平,传文化千年 。心学是行动的易学,易学是感通的心学 。易学三千年,到如今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那就是西学的科学和物质思维 。因此,在新时代的交汇中,易、心、物的沟通又将产生新的天人学说 。
我们知道,心学之修,修的是个人,心学之道,之理论,则是万物一体之仁,整体气象之德,是中华心性的高峰 。阳明心学本来就是解决当时时代病症的一剂良药,而又通过本体论、生机论而上升到天人之际 。故王阳明先生云:“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 。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 。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 。”我们知道,易有大易、中易、交易、变易、不易、简易等六易,让人捉摸不定,而心却有个良知主宰,又是易学的简易之学,也就是道有倾向性、学有落脚处,心学是升华了的易,是时代化的易,是行之有效的易 。
阳明先生于易学而悟道,他说,良知即是易,即是万物之一的太极 。此易即在本心之中 。他从六易中体悟出的就是易的主宰和头脑 。或云:《易》本在心中,人皆可行可致,但必须有如恒卦的永恒之心:“虽酬酢万变,妙用无穷,而其所立,必有卓然而不可易之体,是乃体常尽变,非天下之至恒,其孰能与于此?” 。
阳明先生说:“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着” 。《易经》用“几”来描绘人的智慧直觉,其精微之处,自在心体之中 。故阳明先生说:“易者,吾心之阴阳动静也;动静不失其时,易在我矣 。”
而善易者不卜,正是心学纯熟之处,万物随心而动,因为心在明处,世事必然透明,万物了然清晰 。故良知之发动即是大易之道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