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写《围城》后,为什么不再写小说了?( 二 )


《围城》内容介绍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 。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 。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 。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 。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 。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 。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 。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 。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 。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 。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 。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 。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 。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
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的家乡是以打铁、磨豆腐出名的 。有人读到这里,不免得意地说:“这不正是无锡吗?钱钟书不正是无锡人吗!”
若因此便断定方鸿渐就是钱钟书,恐怕是极为不妥的 。
虽说二人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来自无锡,都曾因岳父帮助而谋得一职,并且都曾在大学任教 。但事实上,方鸿渐只是钱钟书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 。
【钱钟书写《围城》后,为什么不再写小说了?】在这部小说里,每一个人物都是虚构出来的,他们本身都是一个复合体,没有谁的个性、背景是单一的 。
据钱钟书所说,方鸿渐的取材源于他的两名亲戚,一个志大才疏、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擂 。
《围城》出版以后,他们两人都读了这本书,但并没有认为方鸿渐的形象就是自己 。
实际上,不会有任何人愿意承认自己就是方鸿渐——不过,可能真的有这样的巧合,现实中就存在着一个方鸿渐一样的人 。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 。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 。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忽略其言语),《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
善用比喻《围城》中的妙喻有三种,一是真实的写景写事物的形象比喻,读来令人?>舒畅,感觉恰到好处 。二是抽象的思维和感觉运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或者反行之,读来让人觉得新奇,玄妙 。第三种是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逻辑性,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抑,使作品更显诙谐、幽默 。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国成语,“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钟书的本意 。“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 。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这就是点题之笔 。钱钟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