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托孤大臣,诸葛亮为什么多次排斥挤压李严?

(李严的形象 。)
感谢三国迷的好问题 。其实不是诸葛亮有意排斥和打压李严,相反是面对李严的多次忍让 。直到最后李严把事情闹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位,诸葛亮才展露獠牙,痛下狠手的 。
白帝托孤的真相:有主有辅的权力交接关于刘备的白帝托孤,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诸葛亮与李严并重,且有对诸葛亮制衡之意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真相是刘备以诸葛亮为主、李严为辅,实现权力的交接 。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召李严到永安宫,拜尚书令,辅助丞相诸葛亮处理国政 。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二人主辅的关系和次序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临终时,托孤丞相诸葛亮,以尚书令李严为副,共同辅佐少主,又委任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
刘备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一直很少或者没有涉及军事,更多的是扮演类似“总经理”和“大管家”的角色:足粮足兵 。而李严进入刘备的视野,是因为汉中之战时的李严平叛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与曹操关中大战正酣,就在此紧要关头,蜀中盗贼马秦和高胜等在郪县聚众数万造反,攻占资中县 。当时蜀中大部分兵力民力都前往支援汉中前线,李严无法调集别处的军队,于是只率领着犍为郡五千士卒讨伐反叛,成功地以五千兵力消灭了数万叛军 。不久越巂郡夷帅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前往解围,高定被击败后逃走 。刘备于是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领郡如故 。可见,李严以军事之长为刘备所重,临终托孤自然要找一个军事见长的人补诸葛亮之短 。同时,加上李严本是荆州南阳郡人、又很早投身刘璋,容易沟通协调荆州集团和益州本土集团的优势 。这个人事决策不难理解 。
(刘备白帝托孤的真相:以李严为副,弥补诸葛亮的军事之短 。)
而且当时李严是没有开府的,也就是说他还没有自己的班底 。李严曾经向诸葛亮请求开府治事,但诸葛亮始终未曾应允 。这再明显不过地显示了二人的关系和角色 。
李严被贬的原因:腹有鳞甲且咎由自取李严后来的厄运,主要源于他的人格特质和个性 。建兴三年(225年),李严的同乡、尚书令陈震出使东吴前,私下里就对诸葛亮说
“李正方腹中有鳞甲”
以此暗示李严心术不正,可能会制造事端 。诸葛亮以
“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
认为与李严还是可以相忍为国、并肩合作的 。李严最大的问题有两处,
其一是性情孤傲且行事功利 。李严性情孤傲,行事功利,难以与人相处 。对于同僚李严自视甚高,护军辅匡等年龄与地位与李严差不多,但李严却不愿主动与他们来往 。对于这一点,同乡陈震想必是深有体会的 。
其二是苟利其身且无心王业 。在犍为郡任期间大盖房舍满足一己之私,曾因迁移郡治官邸一事与持反对意见的郡功曹杨洪争执,杨洪一气之下主动辞职引退 。都督江州,又与属下牙门将王冲发生摩擦 。王冲自知为李严所忌恨,惧怕因此被诬陷罪名而叛逃降魏 。李严的问题,很早就已经开始发作了 。
(这个心态是很符合李严的实际的 。)
蜀汉政权的主导思想是“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 。但是李严对于北伐大业是毫不关心的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发兵伐魏,想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 。但是李严想尽办法推脱,还谈条件,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由他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没有答应 。
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劝他应该接受九锡,进爵称王,讽刺诸葛亮专权及表达自己的不满 。诸葛亮回信是这样的: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