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易学的起源:筮卦与断卦


五 易学的起源:筮卦与断卦

文章插图
第五节筮卦与断卦
 
易学就是筮卦的学问,《周易》也是筮卦的筮书,所以要真正了解易学、读懂《周易》就得明白古人筮卦是怎么回事,至少要知道他们是怎么操作的,也就是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
关于古人筮卦的方法,《系辞上》上有明确地记载,说: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撝以象闰,故再撝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1]
这种筮法是秦汉间流行的,大概只是先秦筮法的一种,即《周易》一派的筮法 。前面的讲座里说过,《周易》的筮法是战国时代经过改革精简后的一种筮法,先秦时代一定还有许多不同操作方法的筮法,包括那种正统的用爻象的筮法,可惜现在都不能知道了 。
《周易》的筮法虽然经过了简化,可它的筮卦的操作过程仍然非常麻烦,需要经过三变成一爻,十八变而成一卦 。台湾学者孙振声先生在他的易学著作《白话易经》的《序论》里,对此筮法的操作方法做了详细全面的介绍,[2]当然他介绍的是汉代以后流行的筮法,分为“正式筮法”和“简单的筮法” 。
为了让大家知道古代筮法的情况,这里只把孙振声先生介绍的“正式的筮法”的大致过程结合我看到的一些资料,总结一下写在下面,比较繁琐复杂,可能看着会眼晕,大家愿意看的可以看看,不愿意看可以忽略掉这一节 。
不过我要说明的一点是,大家如果想真正的了解《周易》,不了解筮法,那是空口说白话!所以我这里也就不厌其烦地说说,只是纸上谈兵,如果想真的明白或记住,只能自己找50根竹签实际演算试试 。当然也可以用别的东西替代,比如我最早演算用的是50根火柴棍,也用过牙签,可惜我至今也没怎么学会算卦,用扔铜钱的六爻预测方法给人算过几次,有的神验(我自己都吃惊),有的却压根儿就不准,可能我的断卦水平实在烂得可以 。
【揲蓍方法】
第一步:取五十根蓍草,抽出一根来放在一旁不用,以象征太极;占筮只用四十九根 。即《系辞传上》说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 。有人认为大衍之数应该是五十五,因为《系辞》里也说了:“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而实际情况是,在占筮的时候是用50根蓍,置1不用,使用49根,当是取大衍之数的整数,而并非是实实在在的大衍之数 。
第二步:“分二”,就是任意地把剩余的四十九根蓍草一分为二,分成两把,分握于两手,左手的一把象征天,右边的一把象征地 。即《系辞传上》说的“分而为二以象两”,“两”就是两仪,就是阴阳、天地 。
第三步:“挂一”,是从右手的一把里抽出一根,挂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之间,以象征人 。即《系辞传上》说的“挂一以象三”,“三”就是三才,即天地人 。
第四步:“揲四”,《说文》:“揲,阅持也”,就是用手成束地分数蓍草的意思 。放下右手的蓍,用右手数左手的蓍,每四根一数,代表四季,即《系辞上》说的“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分到最后剩下来的蓍,必须等于或小于四的,把此剩下的蓍草夹于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然后再用左手数刚才右手的那把蓍,同样也是四根一数地分数出来,最后剩下的也是等于或小于四,把此剩下的蓍草夹于左手中指和食指之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