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莆田鞋到“莆田鞋”:阵痛后的鞋都品牌突围之路( 三 )


2016年 , 在国外读书的蔡宇航回国 。 作为莆田鞋圈内的“创二代” , 蔡宇航深知沃特对家族的重要性 。 有感于沃特的由盛而衰 , 蔡宇航内心五味杂陈 , 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振辉煌 。
如何再续辉煌?蔡宇航一方面通过电商平台将此前积压的商品低价售出 , 另一方面重拾代工业务 , 同时也重新开始小规模研发设计沃特的自有品牌 , 丰富产品线 , 以积累资金重塑品牌 。
但现实并不那么美好 。 先前的产品如今已被市场淘汰 。 曾经领先行业的生产线也已落后 。 尽管公司逐渐恢复生产 , 但离内心的目标差距甚远 。
而“莆田鞋”品牌的成立 , 无疑是沃特重获新生的一大良机 。 自然 , 当林勇在2021年找到蔡金辉父子 , 并告知来意时 , 双方当即不谋而合 。
从莆田鞋到“莆田鞋”:阵痛后的鞋都品牌突围之路
文章图片
沃特篮球鞋在挂上“莆田鞋”吊牌后重新上市售卖 。
在蔡宇航看来 , 包括如今的沃特在内 , 莆田很多企业缺乏原创设计能力 , 同时在品牌和渠道上都没有方向 , 要独自打造自主品牌很难 。 对他们而言 , 选择“莆田鞋”平台化操作抱团取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以前沃特通过质量和设计能力的领先成为国货头部玩家 , 如今同样可以在同品质的情况下 , 将性价比做到极致 。 而这正是沃特的机会 。 ”
代工厂原创突围
代工 , 是莆田鞋企最大的收入来源 。 据数据显示 , 4000多家鞋厂里 , 有90%以上的企业都在做代工生产 。
几乎所有代工厂老板都清楚 , 只要能接到订单 , 企业就能维持下去 。 但让他们担忧的是 , 命脉始终被品牌拿捏 。 头顶常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 随时担心会被他人取而代之 。
自有品牌同样不好做 , 也是业内共识 。 企业需要承受巨大的盈亏风险 , 生死只在一线间 。
“打造原创知名品牌并不容易 。 ”嘉源鞋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方告诉采访人员 , “不少鞋企都做过尝试 , 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设计能力 , 更多还是以‘工厂思维’做事 , 效果微乎其微 。 ”
作为当地最大代工厂之一 , 嘉源鞋业每年不但通过OEM订单能获得近3亿元的销售额 , 甚至在手握完整产业链配套 , 以及数十项专利技术的情况下 , 每年还会向合作品牌输送四五十个设计款式 。 这让他一度对于打造自主品牌信心满满 。
从莆田鞋到“莆田鞋”:阵痛后的鞋都品牌突围之路
文章图片
嘉源鞋业车间内 , 工人正在细心地生产球鞋 。
但事不如人愿 , 2011年 , 嘉源鞋业曾推出几款原创鞋试水 , 效果并不好 , 最终全部堆积在仓库中 。 究其原因 , 肖方发现由于缺乏品牌策划、营销和设计的专业人才 , 对品牌定位没有清晰的定位和风格 , 甚至根据客人订单量来盲目猜测市场走向 。 大家还有一个普遍的思路就是 , 在商场看到好看好卖的款 , 当即买回来照着打板生产 。
库房堆积如山的鞋 , 一直踩在肖方的心上 。 “很是头痛 。 ”他尝试挂在网上销售 , 但每天最多卖出两三双 。 也曾联系过MCN主播 , 希望嫁接上直播 , 但由于SKU(单一商品)种类非常多 , 库存深度不够 , 很少有渠道愿意接手 。
“每个款就两三千双 , 根本不敢推 。 万一有大批客人购买 , 货量根本不够 。 ”一位主播说出顾虑 。
现实的打击并没有让肖方和嘉源鞋业的自主品牌梦破灭 。 尽管公司绝大部分生产线都安排用于OEM代工 , 仍特意留出少部分继续做着原创设计 。
痛定思痛 , 公司将核心做出调整 , 重新树立以“产品开发的策略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