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莆田鞋到“莆田鞋”:阵痛后的鞋都品牌突围之路( 二 )


“莆田和晋江制鞋产业差不多同时起步 , 都依托于台商所带来的订单起家 , 品质上莆田鞋甚至更胜一筹 。 但如今却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 令人唏嘘 。 ”一位业内人士无比感慨 。
上世纪80年代的莆田制鞋行业曾风光无两 。 包括阿迪达斯、耐克等众多国际大牌都选择在此开设代工厂 , 无论在技术还是设备上 , 都带动着当地制鞋产业不断走向成熟 。 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 , 让不少品牌迁往劳动力更为低廉的东南亚国家 , 使得莆田代工业陷入低迷 。
为了活下去 , 不少代工厂纷纷降低利润以获得订单 。 但近年来 , 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涨 , 使得代工厂利润不断缩减 。 据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 , 高端运动鞋的利润率为15%-20% , 中端鞋为10%-15% , 而低端鞋只有8%-12% 。
为了牟取更大的利润 , 部分鞋企走上仿制之路 。 多年代工的经验使当地鞋企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和材料渠道 , 仿造和大牌几近相同的鞋子并非难事 , 打上名牌LOGO就能以几十元的成本换回数百元的利润 。 一时间 , “假鞋产地”、“阿冒”取代“鞋都” , 成为莆田更被外界熟知的代名词 。
尽管莆田多次对类似鞋企进行打击 , 仅在2021年3·15期间 , 市场监管局就曾集中销毁4.7万双高仿鞋 , 有效遏制了其生存空间 。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 , 这些鞋企和员工未来出路在哪?
“鞋都”急需恢复名声、代工厂需要利润、曾经的“阿冒”需要出路 。 转型成了莆田制鞋产业唯一的出路 。
老牌名企寻求新生
“我们要抓好这次莆田鞋转型升级的机会 , 再次让这个品牌辉煌起来 。 ”在《莆田鞋 , 来真的》视频里 , 沃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宇航面对镜头 , 面色坚定 。
“品牌”不仅是莆田鞋 , 更是沃特本身 。 作为曾经市场中最火爆的国产篮球鞋品牌 , 沃特是70、80后的集体记忆 。 在那个年代 , 产品质量几乎不亚于阿迪达斯、耐克 。
从莆田鞋到“莆田鞋”:阵痛后的鞋都品牌突围之路
文章图片
沃特工厂展示厅里 , 墙上摆满了一双双各式球鞋 。
在莆田鞋圈里 , 蔡宇航的父亲蔡金辉和沃特公司 , 绝对算得上头部玩家 。
1955年生的蔡金辉 , 早在1993年就联合亲朋投资360万元 , 创办了莆田市华丰鞋业有限公司 。
创始初期 , 沃特公司也如同行般做着代工生意 。 但蔡金辉很快发现 , 尽管源源不断地接到订单 , 但利润却越来越薄 。 与此同时 , 安踏、康威等同行凭借自主品牌在行业初见成效的消息传来 , 让蔡金辉内心燃起自主品牌的想法 。
2001年 , 公司正式启动“沃特”品牌 , 蔡金辉将发展方向定在了篮球鞋领域 。 彼时国内年轻人受NBA影响 , 有着大量玩家群体 。 为了生产出足以征服市场的球鞋 , 公司引进了多条制鞋生产线 , 配套以线带、电脑刺绣和彩印包装等设备 。
一次 , 数十家经销商在蔡金辉的邀请下前往莆田工厂参观 。 高端的研发、先进的生产线、专业的球鞋 , 吸引了许多经销商当场签下订单 。
那几年里 , 沃特公司通过签约中国女篮、王治郅等一众体育明星 , 以及赞助NBA广告牌等宣传 , 成为国内最具盛名的篮球鞋品牌 , 一时间风头无二 。
然而好景不长 。 2010年后 , 全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泡沫式增长的后遗症逐渐暴露 。 多数体育品牌开始规模减缩 。 电商的冲击也让公司数百家专卖店生意下滑 , 最终不得以关门歇业 , 此前沃特谋划许久的IPO也受到波及而宣告失败 。
接连的打击 , 让沃特公司在2014年至2016年内彻底陷入停滞状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