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献计指什么生肖,汉朝张良个人简历( 七 )


张良已生去意,但仍不好驳了刘邦的面子,亦想曲谏刘邦,不要学残暴的项羽 。 于是说:我最早和你相识于留地,对那座小城难以忘怀,你真要封就封我个留侯吧 。
张良辞封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我张良祖祖辈辈是韩国旧臣,暴秦灭韩后,我散尽万贯家财,一心为故国复仇 。 现在目标已经达到,很开心了 。 况且,国破家亡后,我已经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已经很满足了 。 我的心愿已了,从此愿远离尘世,追随师父黄石公修仙养道了 。
刘邦“乃封良为留侯” 。
张良都要修仙去了,为什么还要向刘邦重提留地?他大概是想借此提醒刘邦,多念些旧情吧 。
贵族范十足 。
不过,后世司马光认为张良“杜门不出”,学道求仙,完全是明哲保身 。 这一说法影响非常之大,但却值得商榷 。

司马光之说忽略了“淮阴诛夷,萧何系狱”是在“张良谢病辟谷”之后 。 张良“杜门不出”之时,韩信正从齐王徙封楚王,衣锦还乡;萧何也正值得意之时 。 所以,司马光的说法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了 。
实际上张良虽然智深,但是他的退隐式的自我处置方式,不能仅仅理解为明哲保身式的逃避,因为他开始的目的就是为国报仇,既然目的已经实现,那就自然可以退身出局,功名利禄原本就不是他的目标,这是他与萧何,尤其是韩信等根本不同的地方 。
正是这种出发点的不同,导致了做法的不同,同时也最终造成了结局的不同 。 “汉初三杰”中,最后韩信以谋反罪名被杀,萧何也被治罪下狱,惟有张良一生平平安安 。
张良用事实告诫世人:
放得下才能保得住!
只要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来,肯定不会遭遇因为追求功名利禄而导致难堪结局!
然而,做到这一点太难了,如若张良非贵族出身,我想也是很难免俗的 。 对于常人来说,主动放弃功名利禄真的太难了 。
张良悲情凄凉隐退,另一个深层因素,是源于他自身的悲剧命运 。
有人说张良激流勇对是因怕“功高震主”,但张良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障,又能震到谁呢?张良既不像韩信那样手握重兵,也不像萧何那样在关中和朝廷有巨大的根基 。 在刘邦集团,张良是韩王故人,是个外人,没有自己的势力网,丝毫不能威胁到刘邦 。
因此,张良的隐退,还是因为自己与刘邦那种奇妙的“宾主”关系 。
前面已说,随着年龄及阅历的增长,张良意识到历史的洪流已经发生巨变,秦虽暴虐,但“分久必合”却是天下大势 。 即使揭竿而起推翻秦朝,走向统一的时代潮流也不可逆转 。 因此,张良“复韩”的政治理想就只能成为空想 。
“相韩”已成空梦,张良或许有过“相汉”的念头,但是他所忠心的,还是心底的故国 。 同时,他也太了解刘邦了,所以在最后把这一念头也压在了心底,当刘邦问他谁可为相时,他推荐了萧何 。
这一刻,刘邦心中是否想过让张良为相?不得而知 。 反正,后来至刘邦病危,吕后也没能从刘邦口中问出张良的名字 。 或许,他知道,天下定后,张良的心已绝尘而去——或许,他和张良都深知,目前的关系最好,再进一步,则难免破坏“初恋”那种最美好的状态 。
吕后问刘邦:“萧何死后,由谁来接替他呢?”刘邦说曹参 。
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 。 陈平虽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 。 ”
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轻叹说:“不用操那么多心了,你也活不到那时候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