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最简单的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 三 )


令度尚为之立碑 , 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诗辞颂扬 。 孝女曹娥之墓 ,
在今浙江绍兴 , 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 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 ,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 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 ,
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 ,
后人为敬仰其诗 , 复哀其忠勇事迹 ,
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 , 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
秋瑾字睿卿竞雄 , 号鉴湖女侠 , 小字玉姑 ,
浙江绍兴人 , 幼年擅长诗词歌赋 ,
且喜骑马击剑 , 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 岁时参加革命 ,
影响极大 , 预谋起义 , 开会时为清军所捕 ,
不屈 , 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 ,
是端午节习俗 。 在江淮地区 , 家家都悬钟馗像 ,
用以镇宅驱邪 。 唐明皇开元 , 自骊山讲武回宫 ,
疟疾大发 , 梦见二鬼 , 一大一小 ,
小鬼穿大红无裆裤 , 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 绕殿而跑 。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 , 捉住小鬼 , 挖掉其眼睛 ,
一口吞下 。 明 皇喝问 , 大鬼奏曰:臣姓钟馗 ,
即武举不第 , 愿为陛下除妖魔 ,
明皇醒后 , 疟疾痊愈 ,
于是令画工吴道子 , 按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 , 通令天下于端午节时 ,
一律张贴 , 以驱邪魔 。 卦艾叶菖蒲:在端午节 ,
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 , 制成人形称为艾人 。
将艾叶悬于堂中 , 剪为虎形或剪为小虎 , 贴以艾叶 ,
妇人争相佩带 , 以僻邪驱瘴 。
用菖蒲作剑 , 插于门楣 ,
有驱鬼祛贵之神效 。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 , 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
他们争先恐后 , 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
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 ,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
竞渡之习 , 盛行于吴越楚 。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 ,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 香港有竞渡 ,
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的做法 , 组织鬼佬队 , 进行竞赛活动 。
吃粽子:荆楚之人 , 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
以祭祀屈原 , 为恐鱼吃掉 , 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 ,
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 ,
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 游百病:此种习俗 , 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节 。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 , 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
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 外包以丝布 ,
清香四溢 ,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 ,
作各种不同形状 , 结成一串 , 形形色色 ,
玲珑夺目 。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 据说 ,
屈原投汨罗江后 , 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 一直行至洞庭湖 ,
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 那时 ,
恰逢雨天 ,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 ,
再次冒雨出动 , 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
为了寄托哀思 , 人们荡舟江河之上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