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新国风蔚然成风

【影视锐评】
【中华新国风蔚然成风】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 ,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经亮相 , 就凭借着清雅绝尘的中国传统美学 , “燃”动了每一位观众的文化基因 。 而这 , 并不是“国风”首次引发的全民关注 。 从“汉服潮”“诗词热”到国潮品牌的全面开花 , 再到各类文艺创作的争奇斗艳 , 这股起于传统文化的创新风潮逐渐在全社会蔓延开来 , 已经成为一种蔚为壮观的文化气候 , 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具体到电视领域的创作 , 近年来荧屏上涌现了大量以国风为题打造的文艺作品 。 这些作品将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寓于内容创作之中 , 与流行文化和现代元素碰撞融合出了一番别样的文化景观 。 随着同类题材创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其中一批精品力作将视角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肌理 , 沿着文化传承与文化创造的脉络 , 进一步地探索出了塑造“荧屏新国风”的进阶范式 。
文化 , 是复杂的社会意识集合 。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 也为当下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和资源 。 但是 , 这并不意味着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文艺创作有捷径可走 。 恰恰相反 , 从纷繁复杂的文化源流中取一瓢饮不仅是一件力气事 , 也是一门技术活 。 此前 , 在市场热度的推动下 , 国风作品走进了大众视野之中 , 既有不少以国风为题的影视剧、综艺节目和舞台剧目 , 也有不少大型晚会推出的国风节目 , 甚至还出现了专门打造的国风主题晚会 。 一时之间 , 国风成为文艺创作领域的一大关键词 , 给文艺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风 ,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但在表象之下 , 暗藏的问题始终触动着社会的忧思:创作者鱼龙混杂 , 导致相应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创作形式大于内容 , 承载的文化内涵不经推敲;一些热钱的入场带来浮躁之风 , 让传统文化沦为“一次性”消费品 。 不少打着国风旗号的作品看似描摹了传统文化传承的热闹气象 , 却未能完全支撑起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风骨 , 或在“高举高打”中将文化品位弃之不顾 , 抑或“挂羊头卖狗肉”般操控流量、偶像、选秀等资本游戏 。 令人欣慰的是 , 时下的新国风文艺作品不同于此 , 在创作路径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 不仅抛却了贪大求全、浮于表面的套路 , 更走出了将传统文化混为一谈、不加区分的误区 。
新国风之所以谓“新” , 在于表达之“新”与内容之“精” 。 实际上 , 对于大众而言 , 传统文化是既远又近的存在 。 这里所说的“远”指的是其相对陈旧的表现形式难以和现代大众进行广泛对话 , 而“近”则是因其中蕴含着对当下有巨大启迪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 因此 , 如何给传统文化换上当代人青睐的“新衣” , 又如何将其“内核”与现代化表达扣合起来 , 成为一道颇具难度又亟待解决的命题 。 对此 , 当下的新国风文艺作品或广泛融合舞蹈、情景剧、舞台剧等备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态 , 或采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 , 或加入趣味游戏、深度访谈、实地探访等环节设置 , 为观众营造出具有沉浸感和体验感的文化氛围 。 与此同时 , 这些文艺作品还将抽象的传统文化具象为清晰可感的文化符号 , 并从诗词歌赋、衣食器物、民风民俗等微视角切入国风的大主题 , 用稀松平常之物铺展出立体生动的中华文化画卷 。 当这些生活化元素变成对话古今的载体 , 传统文化与人们的心灵越来越亲近 。 《衣尚中国》《国家宝藏·展演季》《典籍里的中国》《国乐大典》《舞千年》等节目聚焦不同的国风垂直领域 , 以深入浅出的内容让观众充分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则用绮丽的视听技术 , 编织起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奇旅……这些新国风文艺作品秉持着简而专、小而深的创作理念 , 虽只照见了传统文化中的一隅极小天地 , 却力求在其中深耕细作 , 由点到面地做成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文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