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云最“少儿不宜”的食物,怎么混成了美食顶流?( 二 )


这种玩意儿 , 到底属于一类恶习 , 不登大雅之堂 , 正经字号是不屑的 。 而老北京糖葫芦界曾经的顶流 , 也都出自这些老字号 。
当年卖糖葫芦最有名的两家 , 说起来可能没人相信——它们一家叫九龙斋 , 一家叫信远斋 。
是的 , 全盛时期的它们 , 业务范围可不止小玻璃罐儿酸梅汤 。
刘平云最“少儿不宜”的食物,怎么混成了美食顶流?
文章图片

? 淘宝
最早的九龙斋 , 据唐鲁孙先生说其实是个摊儿 , 但在最热闹的大栅栏东口外 , 夏天还卖酸梅汤 , 冬天卖果子干 , 蜜饯果品又好又全 , 也就久负盛名了 。
他家糖葫芦声名大噪的原因之一 , 今天听了也可乐 , 是因为他们独创了整段山药蘸的糖葫芦 , 四九城仅此一家 , 别处不卖——如今这有什么稀奇!可在那个年代 , 这还是个稀罕物 。
相比之下 , 信远斋就气派多了 , 不仅因为人家有店面 , 而且开在琉璃厂 , 过去是文人雅士的胜地 , 逛书市逛累了的先生教授们往来一坐 , 都快把掌柜的熏出书卷气了 。
刘平云最“少儿不宜”的食物,怎么混成了美食顶流?
文章图片

? 方砚 绘
他家的糖葫芦 , 因此也比别家讲究点儿 , 可能是怕文人们当街举一大串啃有失体面 , 便不用长竹签穿 , 而是一个个单独的冰糖山楂或海棠果 , 买的时候盛在一个垫了油纸的纸盒里交给顾客 。
而信远斋酸梅汤和糖葫芦的长期顾客 , 据不完全统计 , 大概有梁实秋、张恨水、李苦禅 , 大概也少不了最爱逛琉璃厂 , 又最爱甜食的鲁迅 。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 。 从此翻脸不理我 , 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 ”——他肯定没少吃!
刘平云最“少儿不宜”的食物,怎么混成了美食顶流?
文章图片

? 《觉醒年代》
此外 , 东安市场过去还有一家“隆记” , 有名的是豆沙馅儿山里红糖葫芦 , 开口露出的馅儿上 , 还能拿瓜子仁儿贴出梅花方胜图 , 再就是沙营葡萄夹山楂糕丁 。 今天北京的糖葫芦 , 也少见这么精致的了 。
刘平云最“少儿不宜”的食物,怎么混成了美食顶流?
文章图片

▲这些五颜六色的糖葫芦 , 有的也许在晚清民国就诞生了
02
糖葫芦与冰糖葫芦
话说回来 , 全中国到处都有山楂 , 各地也早都能做糖葫芦 , 为什么还是北京的最富盛名呢?
第一个原因 , 大概是山楂的品种:
全国有六大山楂栽培区 , 其中“燕山栽培区”正好包括了北京 , 尤其京北京东的密云、延庆、怀柔、平谷 , 都诞生过山楂的良种 。
刘平云最“少儿不宜”的食物,怎么混成了美食顶流?
文章图片

▲70年代的京郊山楂品质鉴评结果
做糖葫芦的山楂 , 上品应该是果肉绵软发面 , 皮薄不粗糙 , 成熟之后酸甜适中 , 尤其做成冰糖葫芦后 , 在糖壳的中和下隐隐有一种柔和的酸 , 果肉一抿而成泥 , 那最好了 。
像山西绛县、山东平邑等地 , 都有这种适宜做糖葫芦的山楂 , 便于往京津一带运输 , 而北京自身周围良种也比较集中 , 于是北京糖葫芦 , 在选料上就得天独厚 。
刘平云最“少儿不宜”的食物,怎么混成了美食顶流?
文章图片

? 新华社采访人员 马平 摄
第二个原因 , 可能是制作工艺的讲究 。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你们有没有想过 , 为什么糖葫芦也叫“冰糖葫芦“?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