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图为萨米在自己的商铺前为顾客介绍手工托盘 。潘雨洁 摄
中新网西宁2月7日电 题:巴基斯坦青年萨米的中国“游与归”:希望与怀念中向前
作者 潘雨洁
核桃木盘身线条流畅 , 边缘刀刻精美纹样 , 内部可分格可折叠……在萨米的“抖音”直播间 , 普通托盘经一番雕琢“变身”手工艺品 , 片刻吸引不少网友问询 。
“春节期间 , 中国人家中都会摆放托盘 , 各地、各民族顾客都喜欢我们的手工产品 , 也出口迪拜、马来西亚等地 。 ”萨米说 。
在萨米的家乡巴基斯坦拉合尔市 , 木雕艺术品是当地一大特色 , 不少家庭参与制作 , 技艺祖辈相传 , 萨米一家亦是如此 。
然而 , 木雕制作过程枯燥 , 十分考验细心和耐心 。 因不愿跟着爷爷学手艺 , 2006年 , 年轻的萨米独自离乡 , 远赴中国南京学习中文 。 某次同学聚会上 , 他偶然认识了一位“会跳舞的学妹” , 由此改变了之后的人生 。
“那时候 , 他每次从巴基斯坦回中国 , 都不远万里把家乡特产带给我 。 ”萨米的妻子周莉回忆 , 虽不是贵重礼物 , 但被他的真诚打动 , 两人开始交往 。
在周莉帮助下 , 萨米循序渐进 , “每天学十个汉字 , 逐个帮他检查、纠正 。 ”她说 。 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 周莉总及时出现 , 帮助他协调沟通 , 感情在陪伴中渐渐累积 。
“中文太难了 , 到现在 , 我还是只会写她的名字 。 ”萨米笑着说 , 虽然难 , 但只要是心底所爱 , 手上就能写出来 。
这段读书经历也改变了萨米的想法 。 2017年 , 夫妻俩来到青海西宁经营手工艺品商铺 , 希望将巴基斯坦的特色带到中国 。
此后几年 , 不仅生意从线下拓展到线上 , 共同打拼的两个“异乡人” , 也渐渐爱上了高原小城的生活 。
南方姑娘周莉学会了西北高原的特色菜“炕洋芋” , 萨米也在青海的民族美食中尝到了似曾相识的家乡味道 。 “这里的生活、饮食习惯与巴基斯坦有点像 。 ”令他感到方便、舒服 。
“现在我们回巴基斯坦 , 最馋的就是开在当地的西北拉面馆 , 排队也要吃 。 ”周莉笑着说 。
看过南京的夫子庙、北京的紫禁城 , 萨米被中华文化吸引 , 也关注他的“同行”们 。 街头张贴的剪纸窗花、饭馆里的长嘴铜壶、酒器茶具 , “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精美的手工品” , 在他看来 , 中国的“能工巧匠”都藏在日常生活中 。
“从小 ,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哥哥国家’ , 课本上写中国与巴基斯坦是‘患难兄弟’ 。 ”萨米想起童年时期 , 驻守中巴边界的军人父亲与中国士兵常常往来 , “一次 , 爸爸搬了一大袋松子 , 大家围在一起吃 。 ”
萨米的微信名叫“巴铁爱中国” 。 去年河南发生暴雨灾害 , 他第一时间发动其他巴基斯坦朋友一同向灾区捐款 。
在中国生活十几年 , 萨米不喜欢听到自己被叫“老外” , “我的妻子、孩子都是中国人 , 我的事业会在这里继续 , 中国早已是我的家 。 ”
【手工巴基斯坦青年萨米的中国“游与归”:希望与怀念中向前】春节假期 , 萨米陪同周莉回到故乡南京 , 提前准备好给妻子父母的“红包” 。 “我的爸爸已经去世 , 妈妈远在巴基斯坦 , 是他们把我当成儿子 , 关心、照顾我的一切 , 教会我感受生活的美好 。 ”萨米说 。
最初语言不通、难以适应的陌生异国 , 如今变成安居乐业 , 儿女双全的故乡 。
年轻时不愿从父辈手中传承的手艺 , 如今却寄托着对他们满满的怀念……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黑色 李湘晒女儿手工画,11岁王诗龄又长大了,长发黑色运动装元气满满
- 李宇春春晚的11斤战袍,为何欧洲人要花那么多精力在手工上?
- 材质爱申活暖心春丨又萌又猛的“小脑斧”来了!这些虎年手工有没有戳中你心
- 清流 郭晶晶真是阔太中的清流,穿国货帮儿子手工缝书包,针线活真不错
- 产品家清个护“内外兼修” 要吸引新时代青年产品要“上镜”
- 来自简约线条、高级手工艺:时尚女孩都爱这个小众手袋品牌
- 黄维颁奖花束手工制 话语寓意有内涵
- 彩纸春节一起动手做 喜庆的节日手工
- 李宁 新春走基层丨“潮”起来!国潮风下国货品牌强势崛起,引爆“青年经济”…
- 四川中国风手工艺人创作“虎头虎脑”饰品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