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 古装剧造型,到底哪儿不行

日前 , 热门武侠剧《雪中悍刀行》刚一开播 , 就拉满话题度 。 剧中张若昀“黑长直”造型 , 高伟光黢黑臃肿的妆容 , 孟子义女仆形象脱离原著……这些造型设计被观众不断吐槽 。
近年来 , 古装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空前繁荣 , 特别是古装偶像剧 , 往往上线就成“爆款” 。 不过 , 也有不少作品 , 尽管收视率较高 , 但口碑却不尽如人意 。 “古装剧为什么越来越不好看”等话题常被推上热搜 。 而“造型拉垮” , 往往被认定是主因之一 , 观众直言“一言难尽”的服、道、化、色调 , 就是“烂剧的标配” , 呼吁制作方“多走点心” 。
造型优劣必然影响品质 。 在“颜值文化”大行其道、审美需求愈加强烈的当下 , 观众对化妆、造型的关注 , 绝不局限于自身 , 对演艺明星、影视剧创作的标准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既然造型重要且备受关注 , 又有现代造型技术助力 , 为何人们还觉得不少古装剧造型成了作品的“扣分项”?古装剧造型 , 到底是哪儿不行?
刘嘉玲从“短粗眉”变成“铁钉眉”
用力过猛 , 少了底蕴
说“不行” , 大抵是因为总有比较 。 有人做了个“今昔古装剧造型对比”的短视频 , 一时间风靡全网 。 早年间的经典古装剧都被拿来“考古” , 精心设计的编发、盘发 , 恰到好处点缀其间的发簪、珠翠 , 还有精美考究的服装 , 衬得角色或雍容华贵 , 或明艳动人 , 犹如画中走出的英气少年、典雅美人 。
有的与原著贴合度极高 。 比如 , 1987版《红楼梦》 , 饰演贾宝玉的欧阳奋强 , 扮相有“面若中秋之月 , 色如春晓之花 , 鬓若刀裁 , 眉如墨画 , 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之感;林黛玉的造型则凸显清、雅二字 , 几十套服装以白、蓝、粉红三色为主色调 , 袖口上的兰花纹、竹叶纹使得人物的纯澈个性立现 。
有的则力求还原历史的古韵 。 20世纪90年代上映的《唐明皇》中 , 杨贵妃仅发髻就有60多套 , 均是按照仕女图的样式1:1还原 , 服装方面则参看了阎立本的画作、敦煌的壁画 , 李隆基的杏黄色龙袍、白色绣花胡服 , 杨贵妃的月白色袒领襦衫 , 明黄色披肩都具有雍容华贵之感 , 也给观众带来美妙的视觉享受 。
“一出好戏 , 需要各种行当、不同性格的人物角色共同塑造 。 有时演员一登场 , 就算还没开始说词 , 观众也能大致明白其角色设定、性格特征 , 甚至了解全剧蕴含的人文历史背景 。 演员们的服饰妆容辅助剧情内容的呈现 , 也是古代文化的生动体现 。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佳说 。
反观近几年 , 不少古装影视作品 , 却让人“不忍直视” 。 《凤囚凰》中 , 设计师给关晓彤定制了一款东晋贵妇发饰 , 却没把握好头部和发型的比例 , 令女主角好似顶了个“缝纫机”出场 , 极为雷人;狄仁杰系列电影 , 刘嘉玲的眉毛堪称最为抢戏 , 第一部的“短粗眉”到第二部变成了“铁钉眉” , 与犹如冲天炮般的头饰搭配起来 , 初看惊悚 , 再看滑稽;还有大把的“于正剧” , 前期服装常常大红撞大绿 , 高饱和度的“阿宝色” , 明艳得似要晃瞎人眼 , 后期又迷上“莫兰迪色”滤镜 , 今年播出的《当家主母》中 , 人物整体状态都是灰白、阴森的 , 部分镜头甚至露出“僵尸态” , 丧气满满……
“这些造型的确吸引眼球 , 甚至制造了话题 , 但古典美感也消失殆尽 。 ”北京娱评人钟楠表示 , “用力过猛”是一些所谓精良大制作的常见弊病 。 在某一个元素上过分放大 , 带来的视觉冲击甚至冲淡了人们对剧情、演技的关注 。 更大的副作用是 , 作品的历史底蕴也相应缺失 , 不仅给观众造成审美认知上的混沌与错乱 , 而且使其陷入对人文常识的曲解与误读中 ,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损伤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