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12月21日电 题:西藏非遗文化生态的传承缩影:面具手艺人的坚守
采访人员 赵朗
在拉萨城数十公里之外的郊区 , 千年的布制羌姆(跳神)面具制作技艺在手艺人西洛手中传承 , 经过繁杂的工序 , 面具逐渐显现成型 , 上完颜色便基本完成制作 。
【缩影西藏非遗文化生态的传承缩影:面具手艺人的坚守】拉萨布制面具制作技艺在2013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 2014年 , 西洛成为该技艺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 。
46岁的西洛来自拉萨市达孜区 , 所经营的传统手工艺合作社也在这里 。 他回忆 , 12岁便被家人送到八廓街学习面具制作 。 经历八九年才学成出师 , 学习的前五年 , 西洛一直在学习泥塑佛像制作 , 这也是做羌姆面具的必修课 。
上世纪90年代 , 西洛出师后 , 随师父去西藏各地寺庙做泥塑佛像或是羌姆面具 。 “起初学习 , 就想有一门糊口的手艺 。 没想到后来开了店 , 又发展成了合作社 。 政府不仅给了扶持资金 , 每年还提供去内地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 ”
在西洛看来 , 政府扶持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 其实也为手艺人提供了发展平台 , 比如西藏各地藏戏演出队的增加 , 他们每年能接到不少藏戏面具制作的订单 。
他说:“去年接的订单今年还在做 , 西藏区外的订单也多 。 ”
“(艺术与)商业发展需要平衡 。 ”西洛一直要求自己 , 尊重传统 , 谨遵师父嘱托 , 保持手工艺不变味 。
包括西洛的师兄边巴次仁在内的大部分人生中 , 一直在默默传承这项传统手艺 。 51岁的边巴次仁看来 , 如今 , 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收入的提高 , 手艺人社会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
边巴次仁之前也在八廓街开店 , 后来加入到西洛的合作社 。 他说:“家离合作社很近 , 上下班也方便 , 农忙的时候也顾得上 。 ”
他的爱人在合作社附近经营甜茶馆 , 孩子已经在读大学 。 他表示 , 衣食无忧 , 做个简单的手艺人是很幸福的事 。
36岁的达瓦是西洛的8个徒弟之一 , 在八廓街偶然相识 , 彼时达瓦没有稳定工作 , 到处打零工 。 他说:“小时候在寺庙看跳神 , 就对面具是怎么做的、在哪买的 , 充满了好奇 。 ”
自2018年 , 达瓦已在合作社学习了3年 。 他说:“泥塑学了两年多 , 刚开始来合作社学习 , 每个月有1900元(人民币 , 下同)的生活补助 , 包吃包住 。 现在每月有六七千(元)的收入 。 ”
他与西洛均来自达孜区雪乡 , 现住在拉萨市区 , 每天开车往返家与合作社之间 。 这份工作不仅带给他稳定的收入 , 生活也有了方向 。
达瓦说 , 合作社尝试过将一些面具缩小变成旅游文创产品 , 但是离规模化生产尚有距离 , 大家都在思考摸索中 。 他也建议 , 将高原动物如雪豹用羌姆面具传统工艺制作成立体头像 , 既保留传统文化技艺 , 又可传达生态环保概念 。
新时代下 , 不论是兼具商业角色的西洛、专心做匠人的边巴次仁 , 亦或是有着新鲜发展思维的达瓦 , 西藏非遗文化在他们人生中以不同的初心在继续传承 。 (完)
【编辑:刘欢】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江苏省非遗虎头鞋展在淮安举办
- 元素传统美食&醒狮元素,浓浓广府味的非遗版跨界定制年盒上线
- 传统非遗技艺绒花点缀冬奥颁奖礼服 展示京城百年老手工艺
- 颁奖非遗技艺绒花点缀冬奥颁奖礼服 展示京城百年老手工艺
- 冬奥 非遗技艺绒花点缀冬奥颁奖礼服 展示京城百年老手工艺
- 青少年周末不宅家 非遗工坊成为青少年新“打卡地”
- 百艺 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 | 精美、奢华是它的“代名词”
- 文化 五指山市这个黎族姑娘让非遗“走”出态度
- 冬奥会倒计时!颁奖服绘千里江山图美得开挂,手捧花都是非遗超牛
- 都是非 冬奥会倒计时!颁奖服绘千里江山图美得开挂,手捧花都是非遗超牛